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科技创新排头兵创新赋能城市未来 五年之路再度出发
成都正立于国家机遇的风口之上。
今年初,中央提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抢抓发展机遇,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提出,成都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构建一个互利共生、高效协同、开放包容、宜居宜业的创新生态系统,为每一位勇攀高峰的科学家、创新创造的企业家、善为善成的投资人、追梦圆梦的创业者构筑创新共同体,汇聚成与时代同发展、与城市共奋进的创新潮。
8月23日—24日,全市科技工作者的盛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
这是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之中被赋予责任与使命的“共识之会”,也是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团体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适应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领命于国家、省、市发展新要求,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力前进的“行动方案”。
凝聚共识,砥砺前行。紧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团体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中紧握奋斗之桨、高扬奋进之帆?
会场内,共识在凝聚;会场外,行动已启航。
服务科技人员近18.5万人次的背后
“三型”科协组织持续建设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赢得未来。
直指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回望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工作,市科协瞄准自身建设,着力创新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大力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三型”科协组织建设。
开辟科协组织建设新路径。率先在全国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融合发展的产业功能区(园区)科协,实现20个行政区(市)县全覆盖,园区科协的“成都模式”得到中国科协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新建高校科协19家、企业科协325家,新建创客之家、企业科协联盟等新型科协组织7个,大力推进学会联合体建设,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开展乡镇(街道)群团服务中心(站)示范点建设,持续完善基层科协沟通联络机制,扩大科协组织覆盖面。
完善科协组织管理机制。引导学会积极参与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市场竞争,择优支持14家市级优秀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社会化服务项目22项,推动学会综合能力提升;支持鼓励学会参加成都市社会组织评级工作,13家学会获得成都5A级社会组织称号;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基层主管单位和专家学者对产业功能区(园区)科协、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等开展绩效评估,健全完善优胜劣汰动态调整机制。
优化服务科技工作者机制。完善市科协门户网站功能,逐步构建信息交流、政策服务、倾听诉求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着眼集成集聚和综合利用学会规范化管理、专家库建设、优质资源整合等功能,初步建成“互联网+政策服务”模式下的“成都市科协学会服务管理平台”;完善民营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畅通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渠道。市科协八大以来,科技会堂开展各类学术交流和教育培训活动1900余场次,服务科技人员近18.5万人次,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成果展示、对外交往、交朋会友、文化熏陶、创意孵化等“家”的功能不断拓展。
1000万余人次接力科普的背后
汇聚起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今年5月,2020年“成都榜样·最美科技工作者”及提名奖名单正式出炉。这也是成都首次评选最美科技工作者,目的就是为了弘扬科学精神,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良好的创新氛围。
汇聚与时代同发展、与城市共奋进的创新潮。五年来,市科协强化使命担当,充分发挥科学决策“智囊团”、创新驱动“主引擎”和科学普及“主力军”作用,在担当历史使命上取得新成就,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体现新作为,汇聚起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助力高质量人才项目在蓉落地。获批中国科协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成都),成为全国首批离岸基地5家单位之一。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区和项目孵化功能区、38个海外基地和2个市域产业工作站,柔性引进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胡贝尔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26个项目落地成都进行成果转化。
引导创新要素赋能产业生态圈。在相关产业功能区引入生物医药、材料、环境科学、自动化、公路等国家级学会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服务站5个,扎实开展技术、项目、人才等全方位协同创新;创新设立成都市科协城乡社区科技公共服务站,动员组织市级学会的专家力量,开展国际化社区生活服务、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助力服务、高层次人才服务等多领域多形式专业化服务。
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服务科学决策。紧扣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与科技自主创新等重大问题,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开展决策咨询课题研究。市科协八大以来,共开展调研课题135项、形成决策建议14项。
发挥科学普及“主力军”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协同推进科学普及。编制《成都市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并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2018年,成都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1.7%,较2012年的6.2%提高了88.7%,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市科协被评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全国先进单位。
注重融合发展,现代科普传播体系日益成熟。在地铁1号线打造西南地区首列科普主题列车——“why”号,打造移动科普阵地,打造成都首批科普公交专线;实施“科普中国”精准推送试点项目53个,作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承担中国科协科普信息化应用试点任务的单位,完成落地应用试点任务,被中国科协评为科普信息化落地应用先进单位。八大以来,全市科协系统共举办各类科普活动4万余次,参与公众超过1000万余人次。
未来五年实施五大工程
让上班的路、回家的路、休闲的路成为科学体验之路
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之年。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之举。科技创新则是构筑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重要支撑。
“直面新形势,迎接新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将以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创成都’行动为统揽,大力实施政治引领、科创聚星、科创赋能、科普场景、能力提升五大工程。”谋划未来5年发展,市科协相关负责人直言,目的就是为了最广泛地汇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强大智慧和力量,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科技创新排头兵,成为推动成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中谱写科协新篇章。
大力实施“政治引领”工程,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坚定政治性、保持先进性、增强群众性,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开创新天府新未来的强大正能量。
大力实施“科创聚星”工程,凝聚城市发展最广泛的创新力量。坚持服务科技工作者,创新推进“建家交友”工作,打破身份限制、行业限制、区域限制,面向所有科技工作者、所有创新领域、所有行政区域,探索“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引才引智新方式新途径,广泛汇聚科技力量,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支撑。
大力实施“科创赋能”工程,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城市发展主战场。坚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打造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等的内生动力,让科技催生经济、科技赋能城市、科技点亮生活,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汇聚科技创新要素,为“两中心两高地”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撑。
大力实施“科普场景”工程,在惠及民生中实现科协作为。坚持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转变科学普及传播和表达方式,以融合发展、市场逻辑、时尚美学的理念打造科学普及、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生产生活相融合的科普场景,营造城市良好科学氛围,让市民有更好科普体验,以全民科学素质的持续提升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助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标准做好天府绿道青少年科普教育总体规划的顶层设计,在1.6万多公里绿道的重要节点上,助力打造一批以“天问”“虫鸣”“鸟语”“花舞”等为主题的科普体验场景,让上班的路、回家的路、休闲的路成为科学体验之路。
此外,大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在深化改革中展现科协风貌。提升枢纽协调能力,将围绕联络协调、管理激励、自律维权等搭建平台、开展活动,在“亲”和“紧”上下功夫,建好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推进科协“四服务”职能体系和业务流程再造,努力形成一网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的“智慧科协”体系,让科协组织成为科技工作者事业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真朋友。
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科技创新排头兵,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团体,凝聚共识,快马加鞭再出发!
新闻推荐
东安湖生态公园发布20种业态35项机会清单东安十二景明年3月亮相
“东安十二景”效果图记者从昨日举行的东安湖生态公园机会清单发布会上获悉,东安湖生态公园倾力打造的“东安十二景”将于...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