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逃离硅谷 奔向硅巷
鸟瞰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周围有隐藏在城区老宅中的高科技企业群。 图据东方IC曼哈顿部分路段禁止机动车通行,供人们骑行、健身或参加各种临时设置的娱乐项目 新华社发
国内某问答网站上有一个提问:“纽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一则高票回答这样写到:“这里聚集了全世界最富有的富豪,也聚集了全世界最落魄的艺术家。”
贴在纽约身上的标签数不胜数,它所身披的雍容华贵的外衣总令人对它报以甜蜜的想象:歌舞升平的百老汇、金融大脑华尔街、珍品荟萃的大都会博物馆……但纽约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去寻梦的原因,在于它对个体生活的承载。
《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报告—以纽约为目标城市》(以下简称报告)探究了纽约的经验。从17世纪以商贸立埠,到今天以金融、科技和文化傲立于世界都会,纽约通过对城市空间、产业布局的调整,不断重塑城市经济地理,让城市的发展回归人的需要。 城市,原本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
逆转
硅谷在很长时间里是美国高科技创业者唯一的乐园。但这一潮流正在被纽约逆转,如今“逃离硅谷,奔向纽约”在新一代硅谷人中逐渐流行。与硅谷的郊区科技园不同,纽约的科创产业在中心城区聚集,这个无边界的科技产业聚集区被称为“硅巷”。
激活
纽约的做法是引入高新科技企业,在老城区、旧建筑中“见缝插针”,积极植入科创空间,激发老旧社区活力。每一个创新空间都是社区激活的细胞,吸引年轻人来就业,创造社区的新生命。
回归
从17世纪以商贸立埠,到今天以金融、科技和文化傲立于世界都会,纽约通过对城市空间、产业布局的调整,不断重塑城市经济地理,让城市的发展回归人的需要。
成都向纽约学什么?
以人为本的尺度 在城市的细微处衡量发展的进度
作为当之无愧的国际大都会,纽约市在纽约大都会区中是一个“众星拱月”的存在。有月的溢出效应,才带来群星璀璨,有星月的集聚效应,才点亮整片夜空。在纽约大学瓦格纳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郭湛看来,纽约模式给成德眉资一体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
“突出中心城市的极化发展与核心功能带动作用,”郭湛表示。《成都平原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2018年修订)》指出:推动成都与德阳、眉山、资阳一体化发展,率先在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干道互通、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运营、产业联动区共建、公共服务共享、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取得突破。在这点上,《规划》的要求与纽约大都会区的区域发展对应内容基本相同。“因此,纽约大都会区在这一点上可以为成都带来借鉴启示。 ”郭湛说。
在成德眉资形成都市圈的发展模式下,成都如何做强一核有了更大的空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东进”为成都寻求永续发展的空间,“中优”推动了中心城区的老城更新和人口回流。
我们看到成都在如何塑造比较优势: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上的成都东部新区,在适度的空间里布局先进制造业集群,借双港优势做强现代产业体系。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成都东部新区将是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按照成都市新总规的定位,南拓区域培育创新体系,西控区域作为生态保护的屏障,北改区域进行产业升级和城市的有机更新,中优区域发展高端服务业。由此,龙泉山东西两翼的产业,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为成都整体构建一个现代化开放型经济体系各司其职。
就像纽约在老城区中布局“硅巷”,在社区空间里让人慢下来,以人为本的尺度在城市的细微处衡量发展的进度。当成都用社区治理推动城市的有机更新,让成都人记忆里的枣子巷、黄伞巷重回人们的视线,成都也因包容而动人。和任何一座世界级城市一样,老城区的尺度和空间凝聚了一座城市的记忆和文化,往往是最吸引人的,成都幸而保留,也将城市的发展逻辑回归到了人。
逃离城郊 奔向老城
藏身于老街区的“硅巷”
每个科技人都有一个硅谷梦。在过去几十年,硅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才——三分之一的硅谷人出生于海外,移民是硅谷能够成为硅谷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因为无可匹敌的科创文化、人才和风险资本,硅谷在很长时间里是美国高科技创业者唯一的乐园。但这一潮流正在被纽约逆转,如今“逃离硅谷,奔向纽约”在新一代硅谷人中逐渐流行。
短短十年间纽约超越波士顿,成为能与硅谷匹敌的美国第二大科创高地。至2018年,“硅巷”风投交易量已超过4亿美元,聚集谷歌、Facebook、微软等超过500家科创企业,科技产业占纽约城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十年间增长25%,为政府提供56亿美元的年税收。
与硅谷的郊区科技园不同,纽约的科创产业在中心城区聚集——以中城南区的熨斗区、切尔西地区、SOHO区和联合广场为起点,逐渐向曼哈顿下城和布鲁克林蔓延,这个无边界的科技产业聚集区被称为“硅巷”。隐藏在城区老宅中的高科技企业群不仅给纽约的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引擎,它还承担着旧城更新的重要职能。
《报告》中关于纽约市人口数量的线形图显示,纽约经历了两次人口外迁的趋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大城市逆工业化的发展,较富裕的白人人口从城市中心迁向郊区,市中心开始衰落,犯罪率上升,进一步导致了人口外流;因国际移民的到来重归繁华后,2015年起,由于生活成本过于昂贵、工作机会有限,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再次选择外迁,去一些小型的城市寻求更舒适的生活。
在发展成熟的城市,中心城区的老化似乎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有的城区因为资本、人口和功能的高度集中,变得不那么“友好”;另一方面,还有的城区因产业空心、人口外流走向衰落。
纽约的做法是引入高新科技企业,在老城区、旧建筑中“见缝插针”,积极植入科创空间,激发老旧社区活力。每一个创新空间都是社区激活的细胞,吸引年轻人来就业,创造社区的新生命。
同时,一个更加多样化的经济体,将为各种技能和教育水平的人都提供高薪工作的机会。例如曼哈顿中央商务区(CBD),在保持高密度的商务商业功能的同时,通过向南部、东部和西部扩张,保留市中心较老、成本较低的办公空间,以容纳不同类型的企业,并在CBD附近创建更多的混合居住区和工作区,从而让中心城区疏密有致、产业协同,也让更多人群在纽约找到机会。
慢行优先 走出活力
拥抱共享的社区空间
尽管美剧里纽约总是豪车遍地,但开着豪车穿过纽约市中心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纽约是世界上交通拥堵最严重的城市之一。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开车穿越纽约市中心的平均速度是4.7英里每小时,这并不比快步行走快多少。
那就骑自行车吧!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自行车是纽约市发展最快的交通方式,据估计,纽约市每天骑自行车出行超过49万次,是15年前的三倍。
鼓励更多人选择骑自行车出行,许多面临交通拥堵的城市都会这样倡导,可有多少城市真的实现了?
原因在于,政府必须为扩大自行车基础设施方面作出巨大努力,去维护自行车的路权。如果骑自行车被挤在机动车道混行,如果自行车无处停放,甚至,如果周边并没有优美的风景吸引人徜徉其中,骑自行车都算不上一件有吸引力的事。
《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五年里,纽约交通部已经扩大并加强了近330英里的街头自行车网络,其中包括超过82英里的保护车道,还在2018年修建了超过55英里的专用自行车场地。城市街道上自行车网络的扩展,公园里数英里长的新绿道,以及共享自行车的引入……这一切都鼓励着纽约人使用自行车在自己的社区周围走动和娱乐。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何莉(左四)和妇联调解员对一起离婚案进行调解本报记者曾昌文赵诗柯文/图近日,最高法发布通报,对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100...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