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青年对城市建设更有为,14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加入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让城市更美好
小朋友向志愿者学习剪纸
非遗传承人介绍龙抄手的制作工艺
“我志愿加入成都大运会志愿者行列,我承诺,尽己所能,坚守岗位,服从安排,听从调遣,协作求同,播洒热情,奉献真诚,严谨细致,为成都大运会的顺利举办提供法律志愿服务。”继第一支由法学专家、职业律师组成的成都大运会城市志愿者法律服务队成立以来,截至目前成都已有14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加入成都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队伍。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营造浓厚的办赛营城氛围,提高全市志愿服务能力,高标准打造青年友好城市,共青团成都市委正充分发挥社会化动员优势,广泛号召各行各业热心人士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实践,分行业组建专业化城市志愿服务队伍。
非遗传承人志愿服务者的“愿望”
让更多海内外朋友了解成都美食文化
在团市委的动员下,不同行业群体纷纷响应,目前已组建起涵盖厨师志愿服务队、外语翻译志愿服务队、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摄影摄像志愿服务队、法律志愿服务队、非遗传承人志愿服务队等多支城市志愿服务队。随着更多专业人士纷纷加入成都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队,成都市志愿服务的种类将更加多元,内容将更加专业。
祝元清是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承人、中华老字号“钟水饺”第四代传承人,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成都人,祝元清也加入到了成都大运会厨师志愿服务队的行列。祝元清说,近年来,他曾多次在北欧、南美、东南亚等地传播中华美食文化,每次走出国门,都会用钟水饺带去成都的独特味道,更带回外国朋友的惊叹与赞美。如今,在不少外国朋友心目中,“钟水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2021年的成都大运会是一项国际性赛事,是所有成都人的大事,他希望能利用自己的技艺,让更多海内外的朋友了解成都美食文化,展现成都良好的城市形象。
除了祝元清以外,“龙抄手”老字号传承人邓林、省一级民间剪纸艺术家叶牧天等行业大师都加入到了城市志愿服务的队伍。昨天上午,邓林作为城市志愿者在人民公园鹤鸣茶社向大家介绍中华老字号龙抄手的来历、制作工艺的独特之处、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造型设计与摄影摄像志愿服务队的“心意”
为环卫工人拍摄精美写真照
与此同时,在成都市成华区青龙街道东林社区居委会,志愿者接过环卫工人手中的扫把,替他们完成清扫街道的工作,环卫工人们则在造型设计师志愿服务队的帮助下进行“变身改造”。就在不远的城北海滨公园里的摄影摄像志愿服务队已准备好为“变身”后的环卫工人拍摄一组精美的写真照片。在昭青路社区,英语志愿者正在向小朋友绘声绘色地讲解英语绘本《It’s OK to Be Different》,通过简单易懂的语句,告诉小朋友“与别人不一样,没事啊!”在学习英文单词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
“建立专业的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队伍是团市委以大运会志愿服务筹备为契机,聚焦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广泛撬动社会资源,深入行业系统及社会各领域开展大运会城市志愿者招募,逐步培养‘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协同精神,让青年在成都发展建设大局中更有作为。”团市委活动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志愿服务小站的“网络”
拟建立1100个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
“您好,我看到门口悬挂着城市志愿服务小站的牌子,请问在这里可以参加志愿服务吗?”在成都市青羊区的一家咖啡厅里,一位顾客正在向营业员询问。像这样的咖啡厅,在成都还有很多家。自成都大运会志愿服务筹备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已经有上百家咖啡厅、书店陆续成为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这意味着成都市又增加了上百个可以为青年提供志愿服务和社交交友的实体空间。
为了营造“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青年对城市建设更有为”的和谐氛围,团市委积极拓宽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打造符合青年喜好的社交空间,坚持把青年社交场景营造和志愿服务一体设计,统筹推进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建设。目前,已梳理出100个青年聚集多、志愿服务需求大的社区,900个位于市内知名商圈、适合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市场主体,100个围绕大运会场馆、赛事沿线的点位,拟针对性建立1100个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志愿服务。未来,成都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网络将逐渐成型。
“为了营造浓厚赛事氛围,为青年志愿者提供更广阔的交流空间,我们丰富了志愿服务小站的功能。”根据团市委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城市志愿服务小站为青年提供社交交友、志愿者注册报名、志愿服务需求采集、项目发布报名等服务。“比如,有的人想参加志愿服务,却不知道如何通过线上渠道报名,那么他就可以直接走进志愿服务小站,报名成为志愿者,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有一些志愿者想与其他志愿者分享志愿服务经验,他也可以相约来到小站,喝咖啡聊聊天。”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志愿服务小站不仅能够为青年志愿者提供固定的社交空间,还能为他们提供商品消费的折扣。下一步,共青团成都市委将进一步动员更多市场主体参与青年友好城市建设,初步形成成都青年触手可及的线下志愿服务网和青年社交空间网,让成都对青年发展更友好,青年对成都建设更有为。
本报记者 黄一可 共青团成都市委供图
新闻推荐
去年年底,成都地铁5号线开通,疏通了西北方的交通、美食乃至人气。从城南起,至多换乘两条地铁线,就可抵达5号线上的站点,去哪里...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