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3月全国取消或延期两万多场演出 疫情后剧场如何复苏?

中国艺术报 2020-06-11 14:43 大字

中国艺术报微信公众号6月11日消息,6月2日一大早,国家大剧院北门就排起了长队。上午10点整,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朱敬带领工作人员在北门安检入场口迎接观众们的到来,并为观众送上纪念封和明信片。朱敬告诉记者:“虽然国家大剧院从4月11日起推出了10余场线上音乐会,在“云端”与观众们保持着互动,但今天面对面看到观众们的激动心情仍是无以言表的。”日前,国家大剧院“声如夏花”系列音乐会迎来了第八场“夏之惊雷”,为了回馈社会,回馈观众,国家大剧院在疫情以来首次特邀观众走进音乐厅现场。? 牛小北 图

日前,国家大剧院“声如夏花”系列音乐会迎来了第八场“夏之惊雷”,为了回馈社会,回馈观众,国家大剧院在疫情以来首次特邀观众走进音乐厅现场。? 牛小北 图

朱敬说,开放演出,剧院已经做好了精心准备。在疫情防控方面,实行实名预约制度,严格检测体温、检验健康码,请每一位走进剧院的观众安心、放心;在演出方面,从6月6日起,国家大剧院已经计划实施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特邀部分观众到剧院来参与线上音乐会。“夏之惊雷”音乐会受邀观众陆续抵达国家大剧院。?牛小北 图

“夏之惊雷”音乐会受邀观众陆续抵达国家大剧院。?牛小北 图

疫情发生以来,国内演出市场经历寒冬,而国家大剧院6月2日起对公众有序限流开放参观的行动为全国演出市场吹响了复苏的号角。此前,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印发《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其中提到:恢复开放的演出场所应严格执行人员预约限流措施。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场座位数的30%。

对于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指南当中提到的“30%上座率”以及对演出场所开放后的各种限制措施,业内呼声不小,许多人认为这仍挽回不了剧院以及整个行业的损失。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近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抽样调查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2万余场演出,直接票房损失超过20亿元。受过重创的“剧场们”,该如何前行?演出市场怎么办?怎么演?全面复工是否有望?一系列问题仍然是业内最翘首渴盼解决的。

“今年下半年至2021年,是拯救演出市场的关键时刻”

“我们可能挺不过这个夏天了!我了解到,很多民营企业签的演员没有任何补贴,一些国营演出机构也只能给员工发低保工资,国内的戏剧业近年刚刚开始复苏,面对如今巨大的产业降级,我们真的需要纾困。”青年演员孙豆尔说。

像孙豆尔一样受到疫情影响而暂停演艺事业的剧场演员还有很多。音乐剧演员赵禹钧说,他的同行转行的转行,要不就是在家里等待演出的机会,“我们经常相互鼓励,如今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但剧场的工作周期非常久,恢复起来需要很长时间”。赵禹钧说,目前很多线上演出或者直播,就是为了让演员和观众有一个见面的机会,“像剧场性质的演出肯定还是需要观众和演员更直观地互动体验,线上是完全满足不了观众也满足不了演员的”。

“今年的开年演出,我和远征两人主演的话剧《全家福》在大年二十九演完以后就得到通知说停演了。我们这个戏后面还有5场没有演,受到的冲击很大。”北京人艺演员梁丹妮说,受疫情影响,剧院的演出工作暂停了,现在后台的黑板,包括化妆间的名字,一切还都定格在今年1月22日、23日。

意识到疫情对全国演出市场的深刻影响,今年两会期间,北京人艺演员队队长冯远征就提交过关于如何恢复演出市场的提案。冯远征说,虽然如今“云演出”“云艺术”等概念成为演艺机构缓解疫情压力的对策,但电影院和剧场演出也是必须存在的。“线上线下的体验感是完全不同的,目前的线上演出其实只是无奈之举。而且有一些网络技术、是否收费等问题都没有解决,线上演出不可能永远免费,如何做好和利用好这个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冯远征说,如今剧场逐渐开放,今年下半年至2021年,是拯救演出市场的关键时刻。

“重燃希望之火”

同样是6月,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上海京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评弹团等也将陆续复演。6月12日至21日期间,包括昆剧《临川四梦》、周周演·折子戏专场、沪剧《庵堂相会》等在内的众多线下演出将呈现给观众。上海交响乐团在6月12日、13日、19日、28日均有安排演出,而一些演出的门票已经售罄。

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陈艺心5月中旬参加了剧院的武戏线上展示专场。陈艺心说,今年3月她就开始在剧院练功厅分批次练功、吊嗓了,还参加过剧院组织的演职人员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而原本的演出计划安排是从3月开始的,但因为疫情影响都暂停了。“疫情期间,我们一共组织了三场线上的演出活动,反响都比较好,6月下旬即将开始恢复演出。”

不仅在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天津、西安等地剧院也陆续营业。其中,以抗疫为主题的公益、惠民演出占相当一部分。5月27日,浙江演艺集团发布通知,将在6月份推出大型惠民演出季,届时,杭州5家剧场将带来17场演出。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也公布了今年下半年演出的计划,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将于8月13日至8月16日登陆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百老汇经典音乐剧中文版《变身怪医》也将于11月5日至11月15日与观众见面,此外,独角戏《伦敦生活》和莎士比亚经典喜剧《仲夏夜之梦》也将相继在天桥艺术中心呈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海报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海报

音乐剧《变身怪医》海报。

音乐剧《变身怪医》海报。

“如果可以重新点燃疫情后音乐剧市场信心,那亏本的代价是值得的。”由聚橙出品的音乐剧《魔女宅急便》的制作人赖毅曾如是感慨。5月29日晚,该剧在上海人民大舞台首演。为了应对文化和旅游部对座位安排的要求,剧组对演出座位及观演环境也作了调整,将演出场次由原来的6场增加到8场,赖毅说,加演是为了分流现有的观众,但对演员来说非常辛苦。“我们希望给市场一个信号,经历了四五个月的疫情,希望走进剧场的人能重新点燃希望之火,燃起信心。”赖毅说。该剧的日方导演、编剧岸本功喜也坦言,自排练起中文版的音乐剧《魔女宅急便》就经历了种种艰难,但在中国首次上演,上座率限定在30%,尽管如此,这部作品能够越过海洋与中国观众见面,便实现了它最大的价值。

“用大小剧场、新老剧目,充分保持与观众的沟通与联系”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喻荣军说,那么多的演出因为疫情取消,整个演艺行业的生态和业态肯定会有一些改变,但对于创作本身来说,大疫和灾难却给创作者提供了素材。“对于演出市场来说,我们要有一定的创作储备去慢慢地恢复市场以及观众的信心,用好的作品来唤起观众的热情,也要有新的作品去吸引观众,要分阶段、根据疫情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复工复产,开放剧场。”喻荣军介绍,目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就是用大小剧场、新老剧目保持与观众的沟通与联系,谨慎地进行演出市场恢复。

今年下半年,导演陈薪伊将带来三部戏。全女班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全京班话剧《龙亭侯蔡伦》,将分别于7月9日至12日、10月19日至25日在上海人民大舞台首演,之后在杭州及其他城市巡演,去年在上海首演的话剧《洋麻将》在积累了首轮演出的好口碑后,也将于今年8月复演。陈薪伊说:“2020年,我们希望用这三部戏抚慰经历过疫情磨难的观众们。”这三部戏是由陈薪伊艺术中心制作,与杭州演艺集团合作出品的。日前,杭州演艺集团与上海人民大舞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沪浙演艺领军企业将在放大“首演效应”、共同投资孵化新剧、资源共享互补等领域开启深度合作,为疫情之后拓展长三角文化演艺事业一体化新模式作积极探索。

为尽快助力复兴本地演出市场,不仅演出团队在为复演努力,为演出团队提供演出场地的机构也在想方设法提供帮扶。广州星海音乐厅近日制定了星海音乐厅2020助力演出市场复兴计划,该计划实施至今年12月31日,星海音乐厅作为演出场地,扶持的主要对象为驻厅乐团、演出、活动用场单位、其他紧密合作单位、其他确需帮扶的业内单位、实体或个人,可选择以票房分成的方式与音乐厅进行合作,音乐厅在扣除基本费用、税费和票务代理费的前提下提取票房最高不超过15%,以及提供部分贵宾空间的免费使用。

(原题为《疫情之后,演出市场如何复苏?》)(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恶意抢注“火神山、雷神山”成都一当事人被罚20000元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四川省知识产权中心、四川省药监局开展的全省“春雷行动2020”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行动日前圆...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