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地摊经济”关键在“管放”平衡

皖北晨刊 2020-06-05 16:57 大字

□刘晶瑶

最近,“地摊经济”成为家喻户晓的热词,不少社会新闻都与其有关——一位成都姑娘白天在服装公司上班,晚上出门摆地摊,几个月下来收入颇丰,给自己购入一辆二手奥迪车作为奖励;浙江、四川、江西等地有序开放“地摊经济”“马路经济”,江西九江瑞昌不少小商贩接到了城管队员打来的电话,主动动员他们到指定地点摆摊经营……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中央释放的政策红利。放开“地摊经济”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更是“疫情过后,民生为要”的最好诠释。不过,也有人担忧,“地摊经济”会不会再次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窠臼?

“地摊经济”的优势显而易见,不足之处也不容小觑,比如以往普遍存在的占道经营扰乱交通、垃圾遍地影响城市卫生、假冒伪劣商品难以追查、消费纠纷维权困难等。面对“地摊经济”这道新考题,各地如何答卷,不仅要依靠城市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更要依靠政策制定者在“抓”和“放”之间寻找的平衡点。

首先,应做到因城施策、因地制宜。今年3月,成都市提出,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各地在借鉴成都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结合自身城市特点以及居民习惯,探索出适合本地的路径。

其次,就盘活“地摊经济”而言,各地的政府只有敢于给自己“添麻烦”,自我加码,注意规划专门用于地摊经营的场所、增强环卫力量投入、建立网络申报简易程序、加强食品卫生二维码追溯制度,等等。

再次,复苏经济刺激消费,应具备前瞻的思维,不仅盯着眼下看,更要怀揣向前看的远望。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与“放管服”结合,将有形之手的力量用在刀刃上。针对个别地区曝光的摊位租赁方“坐地起价”、炒作摊位费现象,应加强监管力度,清除摆在“地摊经济”面前的绊脚石。

激活“地摊经济”的一池春水,为这份生机更好地保驾护航。不落窠臼,行稳致远,才能让每个人的小期盼和城市的大情怀交融,在烟火气中塑造归属感,让个人发展与城市繁华同频共振。

新闻推荐

向龙小区:环境变了人也变了

采取“123+N”模式治理之后——向龙小区:环境变了人也变了整改前。向龙小区乒乓球场整改前后。向龙社区供图(资料图片)整改...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