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龙小区:环境变了人也变了
采取“123+N”模式治理之后——
整改前。
向龙小区乒乓球场整改前后。 向龙社区供图(资料图片)整改后。
□本报记者 雷倢
“以前小区里面脏乱差,一楼住户占空地,顶楼住户占屋顶,到处搭棚棚,很不安全。地面坑坑洼洼,停车位也少。现在好了,各种违章搭建拆了,新修了10多个花园,停车位还新增了100多个,大家都很高兴……”说起小区的各种变化,75岁的居民张文辉大爷非常激动。
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的向龙小区,作为农村拆迁安置小区,已有12年的入住史,居住着2300多名居民。和众多农转非安置小区一样,向龙小区一度矛盾重重。
变化发生在2019年,向龙小区采取了“123+N”模式来治理,即社区党总支引领,院落党支部和院落自治委员会履行职责,党员义工、物管和院落志愿者联盟参与协助。
联合工作组分片包干 一天拆除59处违建
龙潭街道向龙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志蓉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到向龙小区时仍有感触。由于拆迁等原因,小区积累了很多矛盾,街道办工作人员没少遭白眼,小区物业也被赶走了好几拨。
“你们又不帮我们做事,进来干啥子嘛。”张志蓉说,过去社区工作人员一进入小区,居民几句话就把人呛回去了。对此,她表示理解:“居住环境糟糕。失管多年,居民难免有情绪。”
2017年,向龙小区先对路面进行了硬化,紧接着开始打造微景观,但违建物挡住了路。
2019年,向龙小区党支部、院落自治委员会和物业组成3个工作组,与70多个志愿者和义工,分片包干,挨家挨户地宣传政策法规,做违建住户的思想工作。“结果有违建的都愿意配合拆违。”
以前,居民张女士在自家门前用塑钢棚围了间小超市,刚开始听说要拆,心里还是有些不平衡。“但沟通了多次,我也知道是自己侵占了公共空间。”她称,“违建拆除后,小区里的公共用地更多了,老人小孩活动的空间也大了,现在就希望小区能在大家共同治理下越来越好。”
一天时间里,向龙小区楼顶、地面的59处违建一次性拆除,之后修建了公厕、休闲亭、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并平整、硬化出空闲时用作停车场的空地。此外,还增加了停车位100多个,基本保证小区停车需求,并畅通了消防通道。
从认养树木入手 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
随着一处处违建的拆除,公共空间亮出来了,楼道干净整洁了,群众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参与院落改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张志蓉介绍,龙潭街道与向龙社区主动投入72万元,以拆除违建为手段、提升环境为目标,在小区开展微更新改造,实现了小区违建“共拆、共建、共管、共享”。
为防止违建死灰复燃,向龙社区制定《向龙社区院落管理办法(临时)》,使院落治理渐入良性循环;院落自治委员会不定期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党员干部带动热心住户,出资29000元认购并养护小区内新增苗木,解决了部分小区改造资金缺口。“金桂300元一棵,海棠150元一棵……”,居民认领的树会挂上他的“专属标牌”。
“居民还会来为花草树木浇水。”张志蓉说,认养树木不仅解决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是让居民有参与感,让他们有主人翁意识。
为调动居民积极性,向龙小区每年还会由居民投票评选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各10户。当选住户可减免半年的物业管理费。对志愿者进行积分奖励,年底可用积分兑换礼物,现在小区的志愿者队伍也在壮大,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院落维护、景观打造中来。
记者手记
找准“痛点”才能解决问题
居民小区的治理,往小了说,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安宁;往大了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如何破解小区治理中的难题?还是老办法,多走,走到基层中去;多问,问群众在想啥子;多想办法,抓住“牛鼻子”、解决主要矛盾。
这说到底,还是一个服务群众有没有真感情的问题,要找准“痛点”,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齐心协力,尖锐的矛盾便能慢慢消解于无形。
另一方面,一些居民往往对自身权益的期望值过高,而对公共利益兴趣不大。向龙小区从花草树木入手,让群众参与到治理中来,培养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大大调动了居民积极性。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家园变得更好。
新闻推荐
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将构建“一核四区”空间功能布局,“一核”即成都科学城。图据天府新区开栏语当下,科技革命正深刻改写着...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