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绍念的水墨人生

四川工人日报 2020-06-05 14:20 大字

胡绍念的作品

受访者供图

胡绍念在创作中

自小钟情绘画,从安徽老家远赴成都求学,20余年的绘画经历,从业余到专业,从实战到理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成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水墨实验派画家胡绍念通过不断探索创新,赋予了笔下的花鸟虫鱼蓬勃生机与活力,带给观者启示和力量。在胡绍念看来,人总要在生命的过程中做一些事,而绘画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对生活有太多迷惑的时候,绘画则是对自己的安慰。近日,记者在画室见到了正在绘制水墨牡丹图的胡绍念,听他分享了自己在绘画创作中的一些心得与感悟。

求学:绘画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枝叶生动飘荡,一叶一花,自然开合,密叶每间疏枝,忽缓忽疾,或明或暗。画面层次丰富,笔墨苍老,犹如屋漏痕,笔妙而墨精,节奏感极强。” 胡绍念的水墨牡丹画,给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李明泉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胡绍念看来,自己能在绘画道路上越走越远,与父亲一直以来对他的鼓励和支持密不可分。

“从上中学开始,我就特别喜欢画画。但由于当时家里条件有限,只能靠自己练习和琢磨。” 中学时期只是断断续续学过一段时间美术,直到上大学才终于实现绘画梦想,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而那段探索学习时期的经历,胡绍念至今仍历历在目。

“初中毕业时父亲发现我热爱美术后,通过四处奔走打听,好不容易在我们老家的文化馆为我找到了一位专业老师,他也算是我在绘画道路上的启蒙老师。”胡绍念告诉记者,在他如今的绘画作品中,仍然可以找寻到受当年那位文化馆老师启发后的痕迹。

大学毕业后,胡绍念进入一所中学任教。稳定的工作与收入,还能照顾家中老人,就在身边朋友纷纷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时,胡绍念却有些不甘心。“艺术的道路就是一条永无止境的修行之路,一旦安于现状有所懈怠,便很有可能止步不前。”于是,胡绍念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次重要决定——报考研究生,在美术领域继续深造。

一边在学校教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准备考研。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29岁的胡绍念顺利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开始了他在成都的求学之路。

“读研的那三年,父亲为我付出了很多。现在想来,最对不住的还是他。”谈及攻读研究生的那段经历,胡绍念感慨万千。“我每次往老家打电话,说放假要回去看他们,父亲总是特别激动,一连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而父亲的这些反应,胡绍念也是后来才从母亲那里得知的。“听我电话里说马上就要到家,父亲还会从屋里搬出一把小板凳,坐在大门口等我回家。”胡绍念坦言,当时周围很多同龄人工作后都纷纷选择留在父母身边照顾,而自己却独自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至今仍觉得对老人有所亏欠。

深耕:提炼生活 在传承中创新

攻读研究生期间,在众多画种里胡绍念选择了自己颇为中意的水墨花鸟方向。“花鸟画是中国传统三大画科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同时也能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拥有广泛的延展性。”

通过多年潜心钻研,胡绍念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我,笔法日渐老练成熟,画中意境也越发深远。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吴永强评价胡绍念的画,说他笔下的水墨牡丹既显现出传统痕迹,又折射笔墨现代感之张力,面貌与气象求异而自异,求新而自新,是以称之为自我,实乃可贵。

而胡绍念自己则希望,观者能从他所绘作品中寻得传统绘画技法的同时,也能接受并认可自己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 “创新除了要体现出差异性,也要让大家易于接受。” 在胡绍念看来,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既要具有学术性、前瞻性,同时也应该获到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可,“只有这样,才算是成功的创新。”

牡丹花常被称为富贵花、花中之王。自唐代以来,牡丹就成了民间所爱的、画家常写的、诗人常颂的花卉。纵观中国画史,以牡丹为题材的画家,远在南北朝时代就有杨子华画牡丹的记载。到了近代,齐白石的作品中尤以牡丹为多,仿佛在他的艺术里始终葆有祈求富贵平安的善良愿望。张大千、李苦禅、刘海粟、黄胄、程十发等,众家对花的写照,各显风姿。他们都为后来的牡丹画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范本。

近年来,胡绍念在创作传统花鸟画的同时,钻研实验水墨创作,完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创新作品。“我最近正在创作的这幅水墨牡丹,它有别于传统绘画的艳丽色彩,看上去更显清淡素雅。”

从生活中找寻创作灵感,于细微处发现事物的动静变化。据胡绍念介绍,除了在画室中进行创作,平日里他也会经常去成都各大公园采风,搜集绘画素材。“通过写生去捕捉动植物的造型和动态,有时候乘坐公交车途中或观看电视节目时那些一闪而过的画面,用笔记录下来,到了创作的时候就变成了最鲜活生动的素材。”

要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和超越,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胡绍念告诉记者,未来他还将在扩展绘画表现主体,创新绘画形式等方面下功夫,强化个人艺术风格的同时,让更多的人看到并爱上中国水墨画。

新闻推荐

中国林科院首次揭秘“森林与水的关系” 大面积的人工植被可能降低流域产水量,植被建设要以天然更新为主

据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中国林科院院长、森林生态学首席专家刘世荣日前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以岷江上游森林植被为样本,提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