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漫游

四川经济日报 2020-05-29 06:06 大字

□ 杨瑞丰 (成都)

成都沙河一景(资料图)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秋冬交替,温度骤降,人们都穿上厚衣抵御风寒,整座城市也裹上彩色的毛毯;然而,深秋的肃杀并未影响人们赏景的热情,人民公园、宽窄巷子、电子科大,处处都被成都市民“占领”,熙来攘往。不谈愁绪,只言秋好。

虽说做不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但若想避开喧嚣,漫步沙河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想必从中会得到不一样的感悟。印象中的沙河已经不太清晰了,只记得听老一辈讲,沙河在他们小的时候是下河游泳最好的去处。但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河水被污染。而后政府组织治理,拓宽河道,种植绿化,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沙河的生态环境,沙河对于多数人来说已然不再是那条记忆中的河了。

时光荏苒。如今,这条成都市的生命之河给许多曾对她敬而远之的人以惊喜。旅途起于东篱翠湖公园,沙河水自桥下缓缓而过,与分别许久的府河相汇。公园里凤凰台上太阳神鸟的青石浮雕在青绿色植被的簇拥下傲然耸立,述说着沙河的历史与成都的骄傲。沿河逆流而上,河两旁的道路矗立着高大的梧桐或银杏,风吹来沙沙作响,与许多叫不出名却五颜六色的植被一起,构建出一条静谧的林间小径。河面上不时有白鹭无声划过,与河畔旁茶馆的喧嚣相映衬。闲坐茶馆望沙河流水,再品一碗花毛峰,听茶客们用乡音谈家长里短,老成都的味道便被重新拾起。

继续往前,塔子山公园的九天楼跃入眼帘。如今去塔子山不仅仅是为了看灯会。经过重新打造,“塔山春晓”已被评为沙河八景之一。每当夜晚降临,九天楼便会点亮彩灯,如一座灯塔屹立于蓉城之东,“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经过了沙河客家文化广场与沙河城市公园,便行进到了麻石烟云公园。这里曾经是一片占地广阔的电子工业基地,经历一系列变革之后,工业厂区外迁出城,原址上修建成了今天的公园。印象中这里曾经有一座巨大的烟囱每天吞云吐雾,现在早已连同其他许多厂房一同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和一片片绿地广场。公园中可见一些工业风浓厚的抽象艺术作品和照片,以及展出的一些老旧机床,也能看到一些老人在绿道中漫步。他们或许就是曾经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人,到处走走看看,记忆深处的某些人和事或许会悄然浮现。这样的图景在寒风中难免显得有些萧瑟,但城市发展并不会因此停下脚步,麻石烟云也最终成为记录社会发展的一张怀旧相片,唯有沙河静静流淌。

时间有限,旅程于此戛然而止。一路走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沙河的水质,流水潺潺,碧绿清幽,有一种让人平缓心境的魔力。全面推行河长制已有两个年头,与以往河湖管理相关部门负责制不同,这一份管护责任已然被层层传递到了基层,水污染问题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与应对,整治行动更加有力。除此之外,沿岸的绿化打造以及文化传播同样值得称赞。一方面,全面落实成都市关于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行动计划,在沙河沿岸建设了许多公园及绿道,同时秉持“经营城市”的理念,对沙河沿岸的各个公园实施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提升了市民的满意度和管理的高效度,也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推进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沙河的整治也为文化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将成都原属的水文化与客家文化、工业文化、学院文化等相互融合,形成了文化沙河、生态沙河、休闲沙河的全新景观,市民对这条古老河流的热爱愈加浓烈。

这个秋天,我有幸成为了一名水务工作者。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实际行动让这条河流、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同见证过沙河变化的人一样,我不愿看到脏乱的沙河再次重现。河流的生态与我们的行为休戚相关,守护河流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全民的、长期的环保行为。希望人们了解沙河,保护沙河,以“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精神,携手构建出一幅水清岸绿的美丽成都蓝图。

(本文获征文二等奖,由成都市河长办选送)

新闻推荐

红旗连锁不关门不断货不涨价的“身边好邻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无论是在市区还是乡镇,红旗连锁超市门店大门敞开,始终为市民提供各类物资。正如红旗连锁董事长曹世如所...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