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面 评 论生活方式革新在日常细节里

华西都市报 2020-03-27 01:55 大字

封 面 评 论 □李晓亮

电脑重启,软件更新;生活重启,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也需迭代升级。反思,改进,就从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开始,进行一场生活方式革命。

首先,野味陋习,最该消灭。“以形补形”所谓养生食补,本质是愚昧反智反文明反科学。这和家族群“辟谣反谣”活动一样,只需持之以恒基础科普,是有望让常识科学,深入人心的。

但,当“食用野味”与“权势通吃”划等号时,就需格外警惕。这已与味觉无关,变成纯心理优越享受了。不吃对的,只吃“野”的——显身份有面子。所以,哪怕疫情最严重时,最高立法机构也以不常见的“决定”形式,颁发强制“禁野令”。此令一出,举国叫好。当然,好经不念歪,还需执法必严。

再者,卫生习惯,也需全面革新。比如公共卫生习惯,从学戴口罩开始。虽说,戴口罩科学性,一直有学术争议。款式、时长、复用等,都争个没完。但,从援助医疗队数万医护,做好防护,无一人感染来看,个人基础防护还是防疫最重要一环。

“摘掉口罩瞬间感觉像裸奔……”绝非段子。经此一疫,口罩文化应能刻入记忆。类似生活好习惯,还有比如快递外卖,无接触配送;餐饮方面,家庭分餐制,堂食公勺公筷;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遮掩口鼻……

就如网友自述,“上个月跟朋友公园遛弯,哪怕轻咳,都得朝不同方向,一打喷嚏就自觉蹦出几米外”,“看见不戴口罩的,目测间距,是否两米以上,以便安全通过。”

特殊时期是下意识反应,疫情结束后,一些好习惯也应自觉沿袭。“公筷公勺桌上摆,文明有礼健康来”“中式分餐好习惯,口福不减味更鲜”。多用公筷,不互相夹菜。成都月初就发起“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倡议书。既是为个人文明卫生,也体现公共责任。

病从口入。舌尖安全,需要持久守护。日前成都执法人员巡检发现,口罩帽子手套成后厨标配,防止飞沫、发丝污染。

其实,个人居家,也该常备口罩、酒精、体温枪等。勤洗手,多通风。而洗手其实都有讲究,七字诀“内、外、夹、弓、大、立、腕”要牢记。

生活方式革新,就在洗手、公筷、口罩等日常细节里。

新闻推荐

振芯科技拟收购维思芯科100%股权

本报讯(记者杨成万)振芯科技(300101)近日发布公告称,为整合公司与成都维思芯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思芯科”)在集...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