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百年前“人、城、业、事”近80万网民一起重“回”老成都
观百年前“人、城、业、事” 封面“云观展”走进成都档案馆。
走进一座城,徜徉一条街,观百业百态,寻故人故事。3月17日,封面新闻“云观展”系列直播走进成都市档案馆,从珍藏的千余份珍贵档案中,重读历史,重“回”老成都。
整个直播观展分为了“城、人、业、艺、风、事”六个部分,涉及老成都城市规模和街貌、卫生管理、商业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等。
据统计,封面新闻客户端有52.6万人观看了此次直播。封面新闻微博、封面新闻视频微博、今日头条、手机百度、凤凰新闻共计27万人观看,全网共计79.6万人观看了直播。
百年前的报告单显示老成都检测水井水质严格分级
成都市档案馆现存档案显示,1939年成都城区内仍有4008口水井,其中公井679口,私井3329口,且每一口水井标注地理位置并进行了编号。为保证水质安全,当时的警察总署卫生科会不定期地对水井水质进行普查,将结果告知于众。
在17日的直播中,也展出了几份1922年老成都水井水质报告单。据介绍,这样的报告单,一般由专人填写,并利用显微镜、培养皿等化学仪器对水质进行求质查验和求数查验,目的是确认水质的霉菌种类和霉菌数量,再根据检查结果将水质分为“中等水”、“颇好”、“极毒”等不同等级。
“但相比于水井的水质,老成都的河水水质更好,更适合饮用。”直播中,成都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当时的茶馆还会专门打出“河水香茶”的招牌来吸引顾客,讲究的茶馆还会准备两个储水的瓮子,一个里面装的是井水,供客人洗脸和洗脚,另一个装的是河水,用来泡茶。“或者是把一个大石缸分为两半分别贮水,颇有‘井水不犯河水’之意。”
一张启明电厂营业执照见证成都进入“电灯时代”
一张宣统元年启明电厂的营业执照,开启了成都用电历史的篇章。
“楼前梭线路难通,龙马高车走不穷。铁笛一声飞过也,大家争看电灯红。”18岁的郭沫若生平第一次看到劝业场内亮起的电灯时,感慨之极。在此之前,成都城内几乎没有电气设施,照明全靠清油灯。
成都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据资料记载,二十世纪初,晚清政府曾购买蒸汽发电机,建厂试行发电,开启四川用电历史,不过并未普及到民众。
直至1909年12月28日,启明公司成立。创办人之一舒和轩是清末首批留日学生,眼见明治维新带给日本的巨变,深感震撼。国外城市已是万家灯火,而成都乃至四川仍然在黑灯瞎火中摸索难眠。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舒和轩、舒品轩、舒勤轩三兄弟以及陈养天等共同研究,发起创办电灯公司,成为旧时成都现代工业少有的代表。
当时发电,以煤为燃料,煤在锅炉内燃烧后将水加热成蒸汽,再由不断膨胀的蒸汽推动汽轮机的叶片从而带动发电机。而当时中国工业技术严重落后,只得从国外购买发电机。
启明公司成立后,向清政府工商部登记注册,并获得25年在成都的专利权后,公司就初步计划从德国西门子洋行购买100千瓦发电机一部。不久机器顺江抵达成都,安装于设在中新街的工厂内,并代培训技术人员。竣工后,成都城开启用电的历史。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魏唯 吴枫
新闻推荐
■来论清末文人傅崇矩曾写了本“成都导游手册”,里面介绍了老成都“移动销售”的热闹:流动理发师、送水的、卖花的...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