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冷冻食品:销量激增难掩质量问题 多个大品牌沦陷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各种方便食品和速冻食品成了消费者宅在家中囤货的首选。记者查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疫情期间速冻食品畅销的背后,吃出异物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销量激增难掩质量问题
疫情爆发以来,速冻食品销量暴增,尤其在大家减少外出的背景下,线上电商渠道的销量增长尤其明显,据思念食品统计,其线上销量增长超过往年同期20倍之多,就连在大卖场的需求量也较往年同期增加了80%。其他知名品牌也都是销量大涨。
超市速冻食品专区 张旭摄
部分城市还出现了速冻食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之前就有报道,成都一小伙为买速冻水饺,每次都要跑几家超市才能买到。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疫情下人们对速冻食品的需求增加,另一个原因也是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受疫情影响,复工延后,加上物流不畅,使产品供货量出现短缺。
根据记者疫情期间走访市场了解的情况,在2月底,超市的确有部分产品出现缺货的情况,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不仅是速冻食品,方便面和挂面等速食品更曾出现整个货架被搬空的情况。好在目前情况已经缓解,速冻食品和其他方便食品供货量充足。
在销量增加的背后,关于速冻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也一直没有减少,中国食品安全网微信后台此前也经常能收到消费者关于速冻食品吃出异物的投诉,并多次向相关厂家反映情况,但却始终没能得到明确答复。
多个大品牌“沦陷”
《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和微博检索发现,疫情期间对速冻食品吃出异物的投诉不在少数,从绳头、鱼骨到烟头、笤帚枝应有尽有,产品更是覆盖了市面上绝大部分的主流品牌,让人不禁为速冻食品的安全问题捏了一把汗。
图片来自黑猫投诉平台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
记者也针对上述问题联系了相关厂家进行了咨询,记者拨通思念食品的客服电话,客服人员对于记者询问的速冻水饺中为何出现异物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在记录记者的联系方式后表示会安排专门的业务人员与记者联系,解答相关问题。但截至作者发稿,思念食品尚未有工作人员与记者取得联系。
在2019年12月,就有消费者向中国食品安全网举报购买的思念速冻水饺吃出疑似“烟头”异物,并且该内容已经在其他媒体进行了曝光,记者联系思念客服同样没有得到明确答复,事后媒体的报道文章也不见了。
无独有偶,2019年年底,湾仔码头吃出塑料状异物的新闻也曾引起大面积转发报道,消费者向超市投诉,客服却称:“吃出这种异物也是正常的。”随后超市负责人表示,会进行3倍赔偿并加强客服的培训。供应商也表示,需要将食物带走检测,如有问题会负责到底。
除了速冻水饺,其他速冻食品也没能幸免,2019年初,就有长沙消费者反应购买的新发现手工烧麦吃出玻璃,并配图表示“速冻烧卖!吃出这么大的玻璃碎片!这是吃死人的节奏?”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 @用户6980024016
此外,速冻汤圆、混沌也都出现过吃出异物的不光彩记录。记者查询投诉平台记录发现速冻食品少有能幸免的,食品安全把控似乎成了速冻食品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安全、维权都难办
2018年09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冷藏冷冻食品经营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检,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引起了很多人对冷藏冷冻食品安全与监管的关注。但不少食品企业安全管控不到位,冷冻食品中出现毛发、虫子等异物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速冻食品出现毛发并非是无法完全规避的问题。如果生产人员的防护衣物严格穿戴,就不应发生这种现象。
其他异物也是同理,食品生产企业本就该做好源头把控,在原料采购和加工环节就应做好食品安全把控,食品生产企业如果都不负责要谁来负责?
此外,当消费者购买到存在安全问题的速冻食品,还要面对维权的难题。从中国食品安全网接到消费者投诉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维权难的情况,通过网络平台或中间商家沟通周期长,大品牌还好,时间久点还能联系到专门的处理人员,小品牌有时根本找不到负责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但记者咨询多位法律界人士均表示,最好还是和商家或厂家协商解决,得不到满意答复,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但由于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证据认定困难,消协和监管部门也只能起到调解作用,真走到最后一步仲裁或起诉的话,劳民又伤财,一般人是耗不起的。
消费者能做的还是购买商品时仔细查看食品是否新鲜,包装有无破损和包装上保质期、生产厂家等内容是否完整,购买后要保留购买凭据,一旦发生问题,可依此进行维权。总而言之,消费者还是处于比较弱势的位置。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显示,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828亿元至2017年上升到12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5%,2019年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已达到1467亿元左右。其中,90%以上仍集中在家庭消费,餐饮业消费不足5%,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而正是撑起速冻食品市场90%市场份额的个体消费者,却依然要面对安全、维权的两难困境。
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在速冻食品需求激增的同时,速冻食品生产企业为了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纷纷慷慨解囊,捐赠速冻食品驰援抗“疫”一线,本不该在这个时候苛责太多,但食品安全始终是底线也是红线,一个食品企业的担当还是应该从安全做起。
原标题:《疫情下的冷冻食品:销量越高,投诉越多?做好品控才能做好品牌!》
新闻推荐
省政协展开“微调研”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咋过“就业关”□本报记者陈婷“疫情会不会导致企业缩减工作岗位,影响我们...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