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卫如何战“疫”? 来自成都新冠肺炎主战场的报道

成都日报 2020-03-03 02:14 大字

□本报记者 邓晓洪

2月29日,周六。这天阳光灿烂,人们在朋友圈晒出盛开的各色花朵。春天,仿佛正式抵达。

这天,新华社发布的消息让人们激动而又振奋:全国累计治愈出院病例超过现有确诊病例。

而成都,截至目前,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依然是0。这个0,已经超过了10天。

连续无新增,而出院的患者却日渐增多,作为救治主战场的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隔离治疗的病人一天天在减少。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零感染!

在万众关切的公共卫生事件当中,成都市公卫中心是个焦点所在,它不仅仅是个治疗机构,更是个疫情的风向标:这里紧张,则大众紧张,这里稳定,则大众稳定。

因此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那一刻起,四川省和成都市两级政府对成都市公卫中心的救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提供物资保障的同时,在病房装修改造、医疗资源整合等方面一路绿灯,让这家四川省唯一的大型三甲传染病专业医疗机构心无旁骛地投入战斗。

外界投向这里的目光是焦灼的,然而这里的战斗紧张但不慌乱、紧迫但又有序。

战“疫”一月半余,成都的新冠肺炎疫情何以让百姓舒展开紧锁的眉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是一个最佳观察窗口。

最高效的应急:有一支“嗅觉灵敏”的队伍

我们的故事需要从成都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说起。

1月16日,这名30多岁的患者由一家综合性医院转到成都市公卫中心,他的到来拉开了成都市战“疫”的帷幕。

市公卫中心一份阶段性总结报告中这样表述:“1月16日,按照省市领导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指示,医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应急组织管理和专业救治方面双管齐下,短短时间内,应急人员、应急物资、应急病房全部准备到位。”其实,这段简短的话,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市公卫中心有一支应急队伍,这支队伍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就有40多名医护人员,按照该院的应急管理条例,他们一旦接到命令就立即到岗。

传染病专家杨铭是市公卫中心应急队队长,护士长曾丽是副队长。在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入院后,他们和其他40多名应急队员抵达岗位,从那天起,两人连续一周多没有回家。

随着收治病人的日渐增多,参与进来的医务人员也日渐增多,由最初的40多名发展到后来的200多名,他们从临床救治到院感防控展开了全方位的阻击。

他们的反应异常灵敏,而灵敏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日常的训练。

从2003年的SARS开始,成都先后经历过禽流感、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对疫情的处置中,市公卫中心积累了丰富经验,而该院对应急队严苛的训练,不仅练就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灵敏的嗅觉,更是练就了“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抗疫铁军。

市公卫中心对疫情的关注,是在去年12月底,那时已有零星的相关报道,但不像后来的铺天盖地。“做传染病的人嗅觉就应该是灵敏的。”院长刘德顺说。

去年12月31日,该院党委书记徐鸿和院长刘德顺组织全员中层干部召开会议,要求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标准,从预检分诊开始到救治、物资储备、车辆、药品等全方位进行检查和梳理,做到心中有数。就在当天下午,该院组织应急队员,就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的救治和感染防控进行了一次演习。

紧接着,市公卫中心医务科制定预案,按照要求进行药品及防护物资的准备,“我们的医疗物资储备按惯例是储备半个月,而在1月初,医院领导让我们储备一个月。但就在收治第一例病人的当天,刘德顺院长在开会时强调,要储备至少3个月的医用物资。”医务科副科长冯琛说,尽管后来武汉疫情发展迅猛导致物资紧缺从而没能储备到3个月的物资,“但这种预见性帮助我们对形势作出了应对判断。”

最快速的装修改造:半个月增加370张床

成都市公卫中心将平时做好应急队伍建设和储备应急物资总结为“平战结合”,因而在新冠肺炎发生后,该院能在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领导小组分头开展工作、第一时间组建精锐医护团队在隔离病房开始工作、第一时间协同省市多学科专家联手展开危重症患者救治。

出现这么多“第一时间”,体现的是市公卫中心的执行力。

作为落实具体措施和手段的微观层面,市公卫中心严格执行了省、市相关领导在战“疫”中的战术决策部署和打法。

四川省和成都市历来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当市公卫中心在航天立交的新院区建成后,紧接着,该院又修建了二期工程,为出现较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收治预备。去年11月,二期工程启用,专门收治艾滋病患者。

就是这个二期工程,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对成都患者的收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1月20日开始,新冠肺炎感染者日渐增多。1月26日,大年初二,成都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启动市公卫中心二期装修改造,要用短短15天时间完成装修改造,使之符合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条件,增加370张病床,从而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床位数从50张增加到420张,以备不时之需。

这是一次风驰电掣般的行动。会议当晚,设计单位连夜召集设计师,用12小时完成设计方案,1月28日即开始打围施工,2月8日,装修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最多的时候,这个灯火通明的工地上同时有500多人参与作战。

市公卫中心是这场紧急装修改造的主角,副院长蒋良双带着医院负责基建的一队人马夜以继日地驻守工地;院感科和护理部专家现场指导不敢有丝毫大意;与此同时,设施设备采购也紧锣密鼓展开,该院采购科、审计科、后勤保障科、纪检监察室以及职工代表从1月28日开始与供应商谈价,他们从早上一直要忙碌到夜里10点甚至更晚……

那段时间,应急楼日日灯火通明,那是医护人员持续在为患者提供救治而忙碌;二期装修改造工地日日灯火通明,那是建筑施工队在夜以继日追赶工期而忙碌;行政办公楼也日日灯火通明,那是医院班子成员及各个行政后勤部门在为前方提供支撑而忙碌……

2月10日,市公卫中心二期改造工程正式入住患者。从那天起,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收治在这里,而重症患者依旧在应急楼。市公卫中心专家和川大华西医院专家并肩携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患者提供健康安全保障。

最严谨的院感防控:医护人员零感染

从收治第一位患者开始到现在,作为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截至3月2日10点,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共收治了确诊患者115人次,已经有60名患者痊愈后出院。令人欣喜而又惊讶的是,200余名医护人员日日为患者提供服务,却没有发生一例感染!

医务人员的零感染,市公卫中心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是传染病医院,在院感防控上我们尤其要体现得更加专业。”院感科副科长段晓菲说。

在1月上旬,成都尚未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时,武汉的疫情消息已经让市公卫中心开始警惕,该中心让院感科牵头,对部分骨干医护人员进行院感培训,这次培训涉及内容包括院感防控、疾病流调、消毒隔离等等。“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次疫情可能会闹大,所以务必重视。”

几天之后的1月16日,市公卫中心收治第一例患者。为了保障院内所有医护人员及患者安全,该院快速启动培训计划,对院内职工轮流进行院感培训,实现培训的全覆盖。段晓菲说,除了在通道建设、预检分诊等环节进行院感防范外,“特别是要严格规范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这样才能减少职业暴露。”

护理部主任万彬有着多年的传染病防护经验,她最怕的就是医护人员被感染,因而她承受着巨大压力。在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后,为了确保院感的万无一失,万彬连夜亲自和院感科一起规划病区改造图纸,优化护理部工作流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用极短的时间将病区改造为呼吸道传染病病区,增设了三层“关卡”。

更为重要的是,在急诊科、发热门诊以及隔离病区,凡是有与新冠肺炎患者打交道的地方,市公卫中心都设有监督岗,这个监督岗的职责就是专门监督医护人员穿防护服和脱防护服,“不论是穿还是脱,都是一个非常繁琐而且极易犯错的过程,稍微有个动作不对,就可能导致职业暴露。凡是发现防护服穿不到位的,都将拒绝他们进入病房;凡是脱防护服出现问题的,必须马上进行应急处理。”万彬说,好在是大家经历过严格训练,且有监督岗人员的随时提醒,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一例犯错,“这种方法有效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在整个抗疫过程中,国家的诊疗指南及院感防护指南也在不断发生更新,所以市公卫中心也在随着指南的更新不断修订方案、不断排查风险点,加上从1月下旬对院内其他病患开始的限制陪护和限制探视,院感风险进一步降低。“我们从来没有如此紧张过,但这种紧张带给我们的就是工作上的步步谨慎,因而才创造了医护人员的零感染。”护理部主任万彬和院感科副科长段晓菲说。

后记:最温暖和最贴心的关怀

成都市公卫中心以及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是一群勇敢的人,在面对诸多未知的传染性疾病前,他们没有退缩、勇往直前。在疫情发生后,党员干部带头纷纷请战,义无反顾投入到患者的医疗救治中,尤其对危重症患者实行“一人一案”的精准救治方式。

面对无畏冲向战场的“战士”,市公卫中心也在尽最大努力给予温暖与关怀。

只有医务人员健康,抗疫才有战斗力。为了让医生护士保持战斗力,市公卫中心制定轮班轮岗制度,还建立完善了特殊情况下的医疗行为评估,一线医护要经过严格培训后才能走进病房。

为了让一线医护人员多休息,同时也充分保护家人的安全,市公卫中心统一安排了酒店,且按照一线医务人员上下班时间点安排专车接送,此外还安排专人慰问他们的家属,把温暖传递到家庭。

对医护人员的关怀与体贴,换来的是病人的更安全。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在现有新冠肺炎患者中,成都市公卫中心的治愈率高达59.4%,而医护人员却是零感染。

他们,在万众关注的疫情中,让全市人民得到了安全保护!

2月25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说:“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国治疗。”

他说的是心里话。此前两天,艾尔沃德刚刚结束中国的新冠肺炎战“疫”考察行程,成都是世卫组织考察的其中一站。

新闻推荐

红喇叭宣传团:小区院落讲防控

本报讯(记者邓婧)近日来,在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街道太平辖区的各院落,随时都传来红喇叭宣传团几位“五老”志愿者的声音。原来...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