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名人堂·十大非虚构”

华西都市报 2020-01-17 01:44 大字

《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

《黄虎张献忠》

《棠棣之华:巴金的两位哥哥》

《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

《一个人和一群人》

《背着故乡去远行》

《与虫在野》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

《西迁东还》

《寂静的孩子》

《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

作者:王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为历史学者,王笛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研究。他的研究很有方向性,研究课题多集中于18至19世纪的四川成都社会文化发展。在这本书里,大到穷人在兵荒马乱年代的生活、人民对革命不满,小到老成都红灯区的样貌、人们过春节的场景,王笛展开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描写了百年前老成都的样貌。

《黄虎张献忠》

作者:蒋蓝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仅仅从写作对象来说,张献忠也是“不好惹”的人物。相关史料语焉不详,评价两极分化,距今400多年前的往事沉痛而黑暗。蒋蓝很谨慎。他爬梳材料,身体力行的实地田野考察与史料进行对勘,试图更逼近真相。蒋蓝选取了涉及张献忠最为重要的19个主题,进行纵横交错的剖析。面对如此一个复杂和诡异著称于史的存在,蒋蓝尽量克制自己个人的好恶冲动,不做道德评价。

《棠棣之华:巴金的两位哥哥》

作者:巴金、杨苡、黄裳等;李致、李治墨编选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巴金之所以成为巴金,跟他背后站着的两位兄长对他的爱和支持,密不可分。《棠棣之华:巴金的两位哥哥》收录了巴金大哥李尧枚给巴金的手信,也有巴金为纪念大哥所写的文章,以及李尧枚儿子李致所写的《终于理解父亲》等,深度还原了巴金背后两位哥哥的一生。《棠棣之华》书名出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里“常”意通“棠”,“棣”读音“弟”,“韡”读音“伟”,形容茂盛,用以赞美骨肉兄弟情。从巴金两位哥哥的人生之路,命运轨迹,也让我们更深理解了那个时代的亲情质地,触摸到那个逝去时代的空气。

《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

作者:胡冰霜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医生或许与文学天生缘分不浅。且不用文学史上诸多弃医从文的佳话案例为佐证,但就论医生直接面对、处理的对象:身体、精神,本身就跟人的性格、情感密不可分、混为一体。而这些名词,正是文学处理的对象。尤其是一个拥有灵活、通达、反思型行医风格的医生,往往拥有技近乎道的鲜活的灵魂。《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正是一本优秀医生写的随笔文集。作者胡冰霜是川大心理学教授,曾是华西医院精神科医生。行医40年,除了积累精湛的医术,直接面对求医者各种状况的她,通过身体与疾病,也更深理解了人的多样,人的弱点,人的可爱,以及诸多的人性难解之谜。

《一个人和一群人》

作者:沈芸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是作为孙女的作家沈芸讲述自己祖父夏衍先生的故事。作者对夏衍先生除了深厚的亲情外也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她用自己观察到的大量细节,呈现出了一位有原则、有才华、有个性、有魅力的革命政治家形象。出于作者自身的专业范围和兴趣,她接触更多的是祖父在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例如所谓“二流堂”的艺术家们,对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群,作者的描述生动而传神。沈芸的文字,柔韧有力,从容沉静,用亲历者的身份回望往事,切入历史的微观层面,将反思隐匿于日常叙述和人物命运之中,于生活幽暗处展现民生智慧。

《背着故乡去远行》

作者:徐可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徐可是丰子恺中外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中国海洋文学奖等国内多项文学奖项的获得者,一向主张真情乃散文写作的灵魂,认为优秀的散文必定具有高远的境界和思想的力度,并倡导回望传统、重现中华散文的古典美。《背着故乡去远行》是其三十年美文的精选合集,亦是其散文创作理论和实践的有力体现,共分四辑:《故乡十忆》:浓缩对故乡故人的深情记忆;《大地十记》:记录行走于各地的别样见闻;《山川草木》:撷取对山河风物的细腻感怀;《若有所思》:捕捉自日常生活的点滴思悟。

《与虫在野》

作者:半夏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次文学与科学的田野携手,一本饱含美与深情的博物学笔记。五年来,半夏俯身大地,用文学接驳自然情怀,用对虫类的友爱之心,生动阐述了所有生命物种的周期节律。有丰富写作经验的作者嫁接其生物学背景,在野阅微,当了一回“荒野侦探”。这是人类单眼与虫类复眼的对视时刻,是后工业时代人对自然的克己复礼,人类与另类物种这一命运共同体,有如复调音乐,声部各自独立却又和谐统一。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

作者:何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这一年中,何帆通过走访不同的地方,采访不同职业的人们,他看到了种种萌芽的小趋势中发射出的光芒,让他心生希望。“仔细观察,会发现,这股强大的力量就来自中国这棵大树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何帆用文学化的语言表述他的激动,“有一群人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时代赋予其价值,使他们比想象的更顺利、更伟大。”他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动,写进了一本书《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一流的观察家,总是能洞察更深。除了教育领域内的光亮,何帆还写了互联网带给城市商业的颠覆型变化,以及互联网攻城略地的大潮下,何帆也看到了传统产业的力量。

《西迁东还》

作者:龚静染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一部全新视角下的抗战后方人物流寓史。本书共十五篇,勾连到数十位近现代人物,集碎片为镜面,照出的是一时之俊彦,余音绕梁,精彩纷呈;书中记录的人物包括马一浮、熊十力、南怀瑾、叶圣陶、范旭东等,涉及学术界、文艺界、政商界等,领域之广,职业之多,堪称中国抗战时期南迁西南之地的人物命运的缩影,再现了抗战年代的波云诡谲和一代大师的铮铮风骨。作为一本历史人物随笔集,兼具文学的丰富性与历史的真实性。在技巧和风格上有比较文学化的一面,同时本书搜罗宏富,资料详实、有理有据,还原了丰富的历史细节且意旨宏远。

《寂静的孩子》

作者:袁凌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这是作家袁凌历时四年走访、探察、记录、沉淀,全新写就的一部非虚构作品。袁凌将他的目光聚焦到了孩童的身上,他关注当下中国城乡儿童的生存,切身感受他们的生存条件、日常劳作和精神状态,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

新闻推荐

成都市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将集中统一监管

实施范围涵盖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级群团组织及其所属部门以及事业单...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