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名人堂·年度十大非虚构”榜单发布 追求文学和真实共存 记录当下时代之变

华西都市报 2020-01-17 01:49 大字

追求文学和真实共存 记录当下时代之变 继“年度十大图书”“年度十大诗集”榜单发布之后,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封面研究院人文研究所组织评选和发布的2019名人堂人文盘点之“年度十大非虚构”也正式出炉。

追求文学和真实共存,2019年的非虚构仍然势头正猛。写作者们以非虚构回首过往历史,也记录当下时代之变。

“历史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我们今天想了解过去的历史,只有依靠流传下来的历史记录。”王笛在《消失的古城》再次直面城市史——大到穷人在兵荒马乱年代的生活、人们对现实不满,小到老成都红灯区的样貌、人们过春节的场景,王笛重拾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描写了百年前老成都的样貌。

记录历史还有另一种视角。在《一个人和一群人》里,作为孙女的作家沈芸讲述自己祖父夏衍先生的故事。用亲历者的身份回望往事,切入历史的微观层面,也为我们留下一个时期历史的缩影。蒋蓝则对准了历史人物张献忠,面对如此一个复杂和诡异著称于史的存在,作者克制自己的个人好恶和道德评价,以史料和考察接近真实。

描述当下是更多非虚构作者的集体选择。何帆用了一年时间,走访了各地不同职业的人,看到了种种萌芽的小趋势中发射出的光芒,并将这些观察和感动写进《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作家袁凌更走访探察长达四年,他将目光聚焦到了孩童的身上,在《寂静的孩子》中探讨中国城乡儿童的生存困境。

目光从人类移走,附身大地接近自然。《与虫在野》以虫类为对象,阐述了所有生命物种的周期节律。在野阅微,人类单眼与虫类复眼的对视时刻,是后工业时代人对自然的克己复礼。

值得一提的是,图书类三大榜单评选涉及到的线上投票部分,从2019年12月26日开始,于2020年1月15日截止。在20天的投票期中,“十大非虚构”类获得了21935票。最终,根据专业评委和读者投票,评选出“2019名人堂·年度十大非虚构”:《消失的古城》《黄虎张献忠》《棠棣之华:巴金的两位哥哥》《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一个人和一群人》《背着故乡去远行》《与虫在野》《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西迁东还》《寂静的孩子》。

蒋蓝评价非虚构叙事曾说:“一个人的踪迹,从来都是我们朝向未来的路标”。春节假期临近,为读者提供这份

“2019名人堂·年度十大非虚构”书单。在这些过去和当下的真实踪迹里,我们或可以找到未来的路径。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薛维睿

新闻推荐

成都政法委慰问见义勇为英模代表

本报讯(记者陈博)昨(16)日,成都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展2020年新春走访慰问见义勇为英模代表活动,为他们送上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