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 王维:左手入仕 右手逃禅

大众日报 2019-12-06 09:34 大字

旷世才子的人生故事总是令人百读不厌,那些传奇的轶事总是为人津津乐道。陶渊明、李白、王维、苏东坡……作者深情讲述23位旷世才子的人生往事,在众生皆苦的浮世,修得一颗欢喜心。

□ 雨薇 整理

在盛唐诗坛,王维是独树一帜的诗,他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齐名,生前被誉为“当代诗匠”,死后享有“诗佛”称号。他是技艺精湛的画师,水墨山水画的开山宗师,与李思训齐名(李思训是“北宗之祖”,王维是“南山之宗”)。苏东坡曾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明代董其昌将其奉为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他是精通音律的乐师,一个琵琶高手,曾以一曲《郁轮袍》名动公卿。

相传,有人得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奏的是什么音乐。王维观后马上指出:“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好事者找来乐工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除此之外,王维还是一位虔诚的居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少年身世,仕途际遇,宦海沉浮,使得王维一生充满传奇。

王维出身于山西祁县一个官宦世家,后举家迁徙蒲州,即今山西永济市。他自幼天资聪颖,勤苦好学,“九岁知属辞”,少年风华,与其弟王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才名远播。

开元九年(721年),二十一岁的王维进士及第,授衔太乐,官居八品,可谓仕途顺畅,少年得志。不料后因擅自舞狮,违例犯禁,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遭到了命运的第一次打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加官中书令,开始执掌朝政。王维遂投书张九龄,恳求提拔。张九龄慧眼怜才,认为王维是“有智之才”,于是擢升其为右拾遗。

谁知好景不长,张九龄遭到李林甫排挤打击,执政三年便被贬谪。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奉旨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后北归长安。天宝元年(742年),王维出任左补阙,迁库部郎中。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至德元年(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克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王维扈从不及,为叛军所俘。王维故意服泻药,又假装喑哑,但安禄山素知其大才,把他迎至洛阳,拘留于普施寺中,强授伪职给事中。

一次,安禄山于凝碧宫举行庆功宴,召梨园弟子奏乐。时国难当头,梨园弟子个个泪流满面,无心奏乐。乐工雷海青更是不胜悲愤,扔下琵琶,向西恸哭。安禄山恼怒,将他绑在戏马殿前肢解而死。

王维听到此事后悲恻不已,慨然作诗《闻逆贼凝碧池作乐》:“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表达了他对朝廷的眷念之意。

好友裴迪将王维的这首诗带了出去,该诗很快便声名远播。

没想到,正是这首诗救了王维一命。

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唐肃宗反攻长安得胜,官军收复了东都。在安禄山手下任伪职的官员难辞其咎,必判重罪。罪分六等,王维身陷囹圄,定为三等罪。彼时,王维的弟弟王缙任刑部侍郎,正三品,他上书朝廷,愿削官降职,为兄赎罪,并将王维这首《闻逆贼凝碧池作乐》呈给了唐肃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唐肃宗读到这一句时,顿时来了精神,这不正是对我大唐的忠心吗?于是,一声令下,王维被赦免,只受到降职处分,由原来的给事中责授太子中允。

少年丧父,中年丧妻,王维一生命运多舛,仕途跌宕。李林甫恃宠专权,李北海死于杖下,张九龄受排挤罢相,李太白赐金放还,贺知章归隐还乡,这一切,使王维一颗火热的济世之心逐渐冷却,遂萌生归隐之意。

于是,王维在终南山蓝田辋川,买下宋之问的一处故宅置办自己的栖身之所——辋川别业,收起心底最后一丝豪情,过起了亦官亦隐的生活。

隐居辋川的王维,常与名士交游,与高僧谈禅,随缘放旷,啸咏终日,将一颗红尘心安放在佛理与山水之间,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王维此时写的大量山水田园诗歌,成为唐诗中一朵灵逸的奇葩。

王维援禅入诗,尤其是其五言绝句,空灵曼妙,清丽旷淡,禅机理趣,成为王维诗歌中成就最高的一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代表作,全诗境界清澈,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点染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该诗体现出王维“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随缘、放旷心态。这首充满禅趣的诗作,一度倾倒诸多文人骚客。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花开花落皆天籁,只有心灵真正宁静,放弃对世俗生活的执着和迷恋,才能体味到。深夜,细微的桂花花瓣从枝头飘落,这夜的岑寂静谧,恰与诗人心境契合。空旷宁静之中,明月乍出,惊动了山鸟,愈发烘托出夜的空寂。明月千古复万古,山鸟时鸣春涧中,亘古与时下浑然一体,高妙的衔接组合,令人深深地感觉到见心、见性,吾梵一如。

再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同是行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驾车驰骋,走到无路可走了,便恸哭而返,因为他想到的是人世艰难。而在陆游笔下,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看似无路的地方展现出一片新的天地,给人信心与希望。王维则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人沿着山溪迤然而行,不知不觉走到流水的尽头,似无路可走,却也不以为意。并非未经沧桑,也非无惧困顿,而是索性坐下来,看着曼妙的云朵在天空悠悠升起,随缘自适,随遇而安。

王维不仅是声名卓著的诗人,还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位开宗立派的水墨山水画大家,王维工人物、山水,精罗汉、佛像,尤擅雪景,可以说是一位画雪的专家。《宣和画谱》的著录中,王维的雪景图多达26幅。颇富争议的当属《雪中芭蕉图》。《雪中芭蕉图》并非一幅独立的画,它是王维《袁安卧雪图》中的一部分。皑皑白雪里,一株翠绿的芭蕉,这画令人难以捉摸。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是南国的植物。南国的芭蕉怎么能够出现在北方的雪地里呢?这是人们理性世界持有的认识。然而,禅者却不这么看。我们常说:“一叶落而知秋”,禅者却说:“一叶落而知春。”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王维一手开创的水墨山水画,把中国画从宫廷与画室中解放出来,走向大自然——村野、山居、垂钓、雪景,写自然之性,一如西方印象派把光影带进绘画,空灵隽永,含蓄蕴藉,给中国画以崭新的意境和独特的水墨韵味。

辋川别业,是王维母亲崔氏宴坐经行道场,亦是王维禅修求寂之所。王维在其母仙逝之后,“当即发愿心,愿为伽蓝,永劫追福”,并向朝廷上《请施庄为寺表》,说:伏乞施此庄为一小寺,兼望抽诸寺名行僧七人,精勤禅诵,斋戒住持,上报圣恩,下酬慈爱。言辞恳切,肃宗批准。于是辋川别业改作了清源寺。

上元二年(761年)的春天,王维渐觉体力不支,念弟心切,王维怀着迫切的心情给肃宗写了一篇《责躬荐弟表》,自责自己有五短,弟王缙有五长,请求尽削自己的官职,赐弟一个散职,使其能回到京师,以便兄弟团圆。肃宗看后传口谕褒奖王维以国事为本、主动让贤、友于兄弟的懿德嘉行。五月,王缙被调回京城任左散骑常侍。

两个月后的七月,王维冥冥中感知自己大限将至。临终还不忘给平生亲故写信,“多敦励朋友奉佛修心之旨”,扔下笔不久,魂归道山,享年六十一岁。

王维一生,身处仕宦而志在山林,心皈佛门而情系人间,左手入仕,右手逃禅,清净不染。在文学艺术一途,以笔墨作佛事,以禅入诗,以诗喻禅,援禅入画,借画悟禅,在出入两兼与穷达互补中取得至高的艺术成就。晚年万缘放下,为其赢得了“诗佛”的千古盛名。

《修得浮世欢喜心》

印心 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

新闻推荐

1334座城市桥梁安全运行的背后

巡检车辆拍摄的照片去了哪里?在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道桥监管中心二楼,记者找到答案。,1334座城市桥梁安全运行的背后。...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