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名院士护航“珠峰科学研究计划”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清友(左)给专家委员会教授颁发聘书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珠穆朗玛峰,以其世界第一高度成为众多登山者心目中的探险圣地,也因其复杂的地理形态和丰富的矿物岩石等深受地质科研者青睐。珠峰已不仅是勇攀高峰的勇气见证,更是地质研究者征服科学高峰的最佳代言。
11月24日,以地质研究、地质勘探、岩土工程等学科专业闻名海内外的成都理工大学在蓉启动发力“双一流”建设的“珠峰科学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及周缘复杂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科学研究计划)”,23位院士为其保驾护航,从今年起至2030年,分“构建高原”“构筑高地”“打造高峰”三个阶段逐步实施,标志着成都理工大学学术建设又一次迈上了新台阶。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出席启动会。
计划分三个阶段逐一实施
每年经费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
“这一计划,犹如一颗梦想的种子,在我校‘双一流’建设中,必将绽放出更多更加绚烂的花朵……”当日,在现场11位“两院”院士等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以及该校数百名师生发自内心的掌声欢呼声中,深受外界关注的“珠峰科学研究计划”正式在蓉启动。成都理工大学的一颗颗助力“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追寻梦想的种子,已在蓉城悄然萌芽。
“‘珠峰科学研究计划’,从今年起至2030年,将分三个阶段逐步实施,每年将有不少于1000万元经费投入该计划。”据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介绍,该计划将分成构建高原(2019至2020)、构筑高地(2021至2025)、打造高峰(2026至2030),围绕青藏高原及周缘的“原-山-盆系统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勘探及开发利用”“盆地构造-沉积分异作用与油气分布规律”“地质灾害防控及生态环境评价与修复”四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形成原-山-盆系统性研究的理工优势和特色,推动和促进地球科学领域科技进步。
据了解,青藏高原及周缘是当前全球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最有可能发展和创新地球系统科学重大理论的最理想场所。由成都理工大学首创提出的“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将围绕“青藏高原及周缘复杂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运用地球系统科学思维,利用学校多年深耕这一领域打下的良好基础,聚集国内外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共同研究青藏高原及其周缘的巨型造山带和毗邻的大型沉积盆地形成的历史、演进机理和地质、资源、生态环境效应,为破解雪域高原之谜提供中国人自己的方案。
23位院士助力护航
系统研究青藏高原复杂地质
记者同时了解到,该计划将通过10年至15年的持续探索和攻关研究,最终实现在地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产出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重要学术成果,在实际应用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方法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地学研究基地和中心,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的“四个一”目标。
“‘珠峰科学研究计划’落点明确,将瞄准国际前沿,‘生产’一批世界一流成果,进行广泛国际合作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最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许强介绍道,此外,成都理工大学还特别成立了“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共聘请了包括23位院士在内的,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44位知名学者担任委员。其中,王成善院士受聘为“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咨询委员会主任,多吉院士受聘为“珠峰科学研究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希望我和这些专家学者一起,为‘珠峰科学研究计划’描绘蓝图、出谋划策、保驾护航。”王成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祝愿成理人借此计划,书写出‘世界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显著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奋进之笔。”
据了解,“珠峰科学研究计划”是成都理工大学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谋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笔,是关系地球科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关系学校优势显著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该校投身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担当。本报记者 王李科 文/图
新闻推荐
近日,58同城招聘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卓越雇主报告》显示,招聘需求活跃城市仍以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为主,企业招聘最活跃的...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