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六医院一个党员医生用其平实而温暖的故事诠释“不忘初心”感谢信之外的喻琴梅:一以贯之的真诚与善意

成都日报 2019-11-21 02:13 大字

喻琴梅的温暖感动患者和家属

林子欣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文/图

上周,本报先后在新媒体平台及报纸上刊发了一封患者家属致信成都市卫建委,希望表扬并宣传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风湿与血液科医生喻琴梅的报道。此信全文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被信中展现的内容所打动,纷纷留言表达对喻琴梅的赞扬与尊重。

在感谢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有一日,无意看到喻医生胸前佩戴的党徽,我感动之极……党的十九大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就是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首先就应该是要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喻琴梅医生就是身边的一个称职的共产党员的典型……

作为党员医生的喻琴梅为何能赢得如此的赞誉?她还有着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再次走进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更深入的采访,希望通过几个不同的侧面,展现出一个身处基层的普通党员医生的全貌。

暖女喻琴梅

记者面前的喻琴梅医生个小、白皙、爱笑,“我觉得这就是医生的正常行为啊,再平常不过了!”一听说记者来采访,她有些惊讶,同时笑容在脸上荡漾开来,看上去不像有30多岁,而像一个温暖的邻家女孩。

温暖的性格,来源于内心那份柔软,这似乎从小就养成了。

喻琴梅老家在乐山,父母是农民。很小的时候她就明白,父母辛苦地劳作,她就应努力地读书,否则就对不住父母的付出。那时她能接触到的读物少,“能读到的那些书本,传递的都是老师、医生的高尚和伟大,所以那会儿就想长大学医。”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从第一个志愿到最后一个志愿,她全部填写医学院校,最终被川北医学院录取。

她的性格属于内敛型,话少,但行为暖心。从小她就帮父母干活,心想自己多做一点,父母就少辛苦一点,直到读研究生都这样。

她大三的时候回到乐山市人民医院见习,目的就是希望距离父母近些,平时能够为他们做些事。从家里到医院,骑自行车需要40分钟,她每天早早起床,把全家人的饭做好,然后再骑车去医院。而下班就有些不定时,这取决于科室的病人情况,老师忙到多久,她就跟着忙到多久,为了帮忙照顾病人,有时她会比老师走得更晚。但这并不影响她下班后帮助父母洗衣服,“早上能让父母吃了热腾腾的饭再出门干活,晚上能让他们多休息一会儿,我觉得很幸福。”她把能多帮父母做事变成了自己的幸福源泉。

直到读研究生,秋收的时候,喻琴梅还忙里偷闲从成都跑回乐山帮父母打谷子,此事被她的导师知道了,次年秋收季还专门悄悄给她腾挪些时间出来,让她回家帮父母打谷子。

爱别人,是从爱家人开始的。市六医院风湿与血液科主任王健说,喻琴梅内心的柔软注定让她是一个可以释放爱与温暖的人。

感性喻琴梅

喻琴梅大学本科的时候见习和实习都在肿瘤与血液科,科室里很多都是重病患者。重病患者聚集,会给人一种压抑和沉重感,即便是医生,也难免被带进负能量的氛围。“在这里待一段时间,发现对他们好,有时比药更有效。”因而她让病人记住了自己温暖的性格,都认为她是一个很好的见习(实习)生。

有一天早上,喻琴梅跟老师们查房结束后,一个老年淋巴瘤病人叫住她,对她说:“我又见到你了,真好!”

原来,在当天凌晨,万籁俱静的时候,这个病人去上厕所,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没人发现他,他也不想大声呼救惊扰人,于是就从厕所里爬出来,一直爬回了病床上,然后再按响了床头上呼叫护士的铃。

这个患者是个老中医,平时喻琴梅爱到病房和他聊天,“他还教我如何当一个好医生。”但这个老人自己爬出厕所这个过程让喻琴梅内心充满自责,尽管她没有值夜班。这件事为她、为她的整个职业生涯提了一个醒:一定要更全面地去帮助病人,哪怕就是多和他们说几句话。

她后来按照这种自我要求去做,所以后来发生了一件让她无比感动的事情。

去年9月到今年8月,喻琴梅回到曾经读研的川大华西医院血液科进修。今年1月的一天,在经过医院走廊时,她遇到一个7年前读研时协助管理过的病人。当时这个病人70多岁,有帕金森、高血压、糖尿病,还患了胃弥漫大B淋巴细胞瘤,做了胃大部切除。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年,如今这个老人都80多岁了,居然仍记得喻琴梅,微笑着跟她打招呼。在打完招呼转身离去的一瞬间,泪水溢出她的眼眶。

她承认自己很感性,但她的感性不仅仅来自于病人依然记得她,“一个病情那么严重的病人,经过规范化治疗后,如今依然活得很好,这种规范化治疗我们一直在坚守,我们的坚守让病人获益,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事情。”

生命是脆弱的,但同时生命是顽强的。喻琴梅希望能尽己所能地用爱和温暖去浇灌生命,让生命变得更顽强。

党员喻琴梅

喻琴梅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了。医学是件严肃的事情,入党是件严肃的事情,两件事都需要付出努力与热忱,但两件事在喻琴梅这里就变成了一件事:为病人做更多事。

2012年研究生毕业后,她就来到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经过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到风湿与血液病科上班,她那时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为病人做更多事呢?

在风湿与血液病科主任王健看来,喻琴梅是个与众不同的医生。在常规的查房和治疗之余,喻琴梅是跑病房跑得最多的医生,除了说治疗,更多和病人聊天,病人也愿意向她倾诉。王健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关注,病人尤其希望得到关注,“喻琴梅让自己的每个病人都得到了极大关注,在治疗之外,她提供的善意与真诚对病人的心理进行了一场治愈。”

王健说,喻琴梅当医生7年,但7年来都是这样,“一个医生能够持续不断且高密度向病人释放真诚与善意,而且是发自内心的,这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说,这说明喻琴梅有极高的职业素养、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服务意识。王健说,如今都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这些品质,“但要求的与发自内心的是不一样的,病人很敏感,能观察出来,喻琴梅能够受到病人的尊重和信任,原因就是她总是发自内心地去做。”

但这些事情在喻琴梅看来是极其正常的,“我觉得医生本就应该做这些。”她认为,让自己感到骄傲的是帮助很多病人认识到什么叫做真正的节约费用同时获得良好治疗。

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一些血液病患者因为经济原因会放弃骨髓穿刺检查,但是,没有做骨髓穿刺检查,就无法确诊及进一步治疗,更无法享受到目前国家已批准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报销。这时,她会帮病人算一笔经济账。一个大B淋巴细胞瘤患者就是这样,喻琴梅告诉他:你不做这些,就无法制定适合治疗方案,当然也无法使用利妥西单抗,“当更严重的时候再来做,花费的医疗成本将更高。”一番解释后,病人接受做骨髓穿刺。

对此喻琴梅说,医学的进步、治疗手段的增多,让一些以前认为是绝症的血液病已经能够得到治愈,更为重要的是,很多都能得到医保报销,“如今患者能够花更少的钱让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这是利好,所以我必须全力以赴去帮助这些病人,让他们能够重新回到家庭、回到社会生活中,多好!”

为此喻琴梅会时不时收到病人写来的感谢信,感谢她对他们在治疗上的付出和心灵的关照,“收到的感谢信有10多封吧,更多是当面跟我说谢谢。能够和病人这样交流,我自己本身就感觉特别温暖。”

作为一个基层普通党员,喻琴梅说:“我小时候就想长大学医,觉得当医生特别高尚,后来我都按照当初的设想去做了,而且受到了病人的认可,我觉得,这就是‘不忘初心’吧!”

普通人喻琴梅

喻琴梅展露出来的笑很亲切,更容易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是病人喜欢她的原因之一。这个内敛但爱笑、性格亲和的女医生,背后也有被烦恼缠绕的时候,但病人在她脸上从来看不到烦恼的痕迹。

她从来不张扬她的烦恼,即便和科主任王健有时说起,也是聊天一样轻描淡写。王健对记者说,医生也是普通人,也有忧愁和烦恼。喻琴梅的丈夫是做IT的,在一家很知名的公司,平时非常忙,几乎照顾不到家庭。他们有个刚上小学的儿子,因为上小学了,行为习惯需要规范了,要建立良好学习习惯了,一下子把家人都弄得很忙了,“丈夫很忙,当医生也很忙,有一段时间把她弄得焦头烂额,连接送孩子都成问题,后来把老人弄来成都,一切才慢慢好转。”王健说,那段时间,内心充满焦虑的喻琴梅出现在病房时,依然还是那样一副温暖体贴的模样。

“这种品格对医生来说特别重要。”王健说,他要求科室医生向喻琴梅学习,“在成都,有很多比我们更好的医院,但是,很多病人就认可我们医院、我们科,我想,这与我们在专业上的努力分不开,与我们的医生护士的服务分不开。”

整个采访过程中,喻琴梅传递的都是善解人意和乐观积极,她为病人所做的,最终以病人的致谢反馈回来变成幸福的源泉滋养她的内心。正如那句话:你给予别人,别人也将给予你。

新闻推荐

脑梗塞的护理知识

□成都第一骨科医院陈静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梗塞的发病死亡率在我国居高不下。而患者发现自身患有脑梗塞...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