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逾18%! 推进数字化转型 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都商报 2019-11-11 02:01 大字

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如何找准定位、转型发展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成都银行三季报交出了一份答卷。

10月30日成都银行发布了2019年三季报,这家位于“天府之国”的A股上市银行,紧抓西部经济高速增长机遇,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3.02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11亿元,同比增长18.01%。

更重要的是,成都银行在今年一季度总资产跨过5000亿元大关后,持续贯彻“稳健行远、质量优先”发展策略,将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银行的核心内生驱动,不断夯实银行资产规模和质量,截至9月末,成都银行总资产达到5431.24亿元,较年初增长10.33%;不良贷款率降至1.45%,已连续连续7个季度下降,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营收净利双位数增长

5000亿资产规模更进一步

把握发展机遇 天府之国全面赋能

作为根植成都、面向西部的四川首家A股上市银行,区位优势为成都银行全面赋能。近年来四川与成都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超过全国总体水平,今年三季度GDP数据显示,成都市以1.2万亿元的GDP总量,排名全国城市前八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

成都银行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依托,提出做“精”成都、做“实”四川、做“大”渝陕的发展规划;将自身发展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紧扣“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

今年5月6日,成都银行担任发行服务商,成功发行了四川省首只文化体育遗址类债券项目,债券总金额6.6亿元,资金将用于体育场馆改造、地下遗址展陈及遗址公园建设。此外成都银行还通过综合运用PPP、并购融资、债券承销等方式,支持省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和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成都银行还通过突出支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省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成都银行存贷款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三季度末存款总额3797.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4.31亿元,增幅7.79%;贷款总额2232.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4.60亿元,增幅20.16%,其中公司贷款和垫款达到1616.05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7.97%。

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银行经营效益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02亿元,同比增长8.84亿元,增幅10.5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0.07亿元,同比增长 6.12 亿元,增幅达到18.01%。据记者统计,成都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在A股34家上市银行中排名第四位,仅次于常熟农商银行、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

成都银行持续贯彻“稳健行远、质量优先”发展策略,终坚持把“稳定存款立行”和“高效资产立行”作为经营业绩提升的重要方位。在找准定位,把握西部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同时,成都银行通过加大金融科技应用、加强外部合作、创新开发产品,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在2019年得到持续提升。截至9月末,成都银行总资产达5431.24亿元,较年初增长10.33%,资产规模实现了罕见两位数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9月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5%,较年初下降 0.09个百分点。

构建“大零售”格局 坚持“亲民、便民、惠民”

近年来,成都银行积极探索构建“大零售”转型业务格局,坚持“亲民、便民、惠民”的零售产品和服务特色,在实施网点转型过程中,将“交易型”网点向“营销型”网点转变。

在金融科技重要性日渐凸显的今天,成都银行不断丰富银行APP功能,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E城通”便民服务平台,一站式解决市民日常生活所涉及的各项充值、缴费、预约项目。

此外,成都银行加强外部合作,积极拓展数字银行获客渠道:今年6月,成都银行与“天府市民云”合作,开通站内首个银行账户服务,市民可通过“天府市民云”APP查询本人名下成都银行银行卡账户信息、余额、流水明细,进一步扩展成都银行潜在客群。

截至9月末,成都银行零售贷款较年初增长24.2%至606.5亿元,零售存款规模也较年初增长13%至1309.7亿元。成都银行零售贷款占比、零售存款占比分别达到27.2%、34.5%,分别较年初提升0.88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

创新产品和服务 提升金融适配性和普惠性

今年7月,成都某面业公司急于收购一批农产品,如果按抵押贷款程序,不仅审批时间长、企业拿到的资金也有限,企业通过成都银行“银税互动”税金贷,短短5天公司就得到200万元贷款,堪称“及时雨”。

2018年以来,成都银行通过“银税互动”与财税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信贷支持,共为80家诚信纳税的民营企业发放贷款9680万元,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挂牌成立以来,正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重要引擎。去年7月,成都银行创新性地推出“自贸通”金融解决方案,切实服务外向型中小微企业。截至今年6月末,“自贸通”金融服务已为63家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20家外向型中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自贸贷”9400万元,“自贸通”企业累计进出口结算量达到1551万美元。

此外,成都银行还在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中选取多个功能区实施“一园一策”给予重点支持,持续以“壮大贷”、“科创贷”、“成长贷”等小微企业专属产品为重要抓手,同时充分利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独立主承销商资格,参与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运作。

推进数字化转型 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在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同时,如何严控信用风险?近年来,成都银行加大对存量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力度,通过优化管理手段,加强信贷管理,严控风险。此外,成都银行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引入外部数据,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萝卜章、假合同”现象常常是供应链金融的怪圈,银行等金融机构因识别风险困难而止步不前。今年7月,成都银行与成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在蚂蚁金融“双链通”上完成第一单融资,成为全球首个“中小核心企业区块链付款保函”全程上链,让银行能在风险可控情况下,为更多中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今年三季报,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45%,较年初时再次下降 0.09个百分点,已经连续7个季度下降,达到2015年以来最低值;该行潜在资产质量压力也在逐步缓和。数据显示,成都银行关注类贷款已实现连续5个季度“双降”,关注类贷款更是降至近六年新低,居上市城商行前列,潜在信用风险的压力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开始上升,而在今年半年报披露了信用卡资产质量的11家上市银行中,7家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仅有4家下降,成都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从年初的0.66%降至0.59%。

在不良资产出清的同时,成都银行进一步增强风险抵补能力和资本充足率,三季报显示,成都银行拨备覆盖率258.33%,较上年末增长21.32个百分点,显著高于监管要求。截至2019年9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5.84%,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0.04%,高于全国城商行同期平均水平。

差异化竞争布局 打造特色金融高地

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第一动力”。不断催生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成都银行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带来的新机遇,促进传统银行向新型金融科技银行转型,立足城市发展特色,结合自身优势在科技金融、文化金融和绿色金融等板块布局,打造特色金融高地,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道路。

成都银行设立了全国首批科技金融专营支行——科技支行,引领全行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目前已为超过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占全市高新企业的38%。

2018年,成都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1129亿元,占GDP比重约7.24%。成都银行在西南地区率先成立文创支行——锦城文创支行,聚焦全市八大重点文创产业金融需求。今年7月24日,成都银行、成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联合参与推出“文创通”产品,这款专项贷款产品为文创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贴息贷款。据悉,为加强资金规范运作并提高使用效益,成都市设立了规模为1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用于支持“文创通”等相关产品的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担。

在绿色金融方面,成都银行加快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行动计划,围绕成都绿色金融特色功能区建设需求,加强银政产学研联合,与成都多个政府部门搭建起协调联动平台,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信贷支持、IT支撑和考核激励等政策措施。

红星新闻记者 吕波

新闻推荐

中规院全球城市报告:东京价值活力第一,杭州创新力超深圳

记者|唐俊11月10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19)》(下称《报告》),这是首次...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