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农耕、茂林修竹、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系列解读之乡村社区
乡村社区指位于城镇开发边界以外,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紧密融合,劳动力外流,留守老年人及儿童较多,主要包括农村新型社区和自然村落等典型社区类型。按照《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乡村社区的发展治理场景重点在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规划》,本报今日对乡村社区发展治理场景进行解读。
共建共享 农村电商实体店将提供一站式网络购物服务
扶老携幼、共建共享的服务场景
·“标准配置”的基本服务
·“因人而异”的便民服务
·“城乡均好”的舒心生活
如何打造乡村社区的服务场景?《规划》提出,将建设城乡均好、互助共享的针对性、差异化服务体系,营造扶老携幼、共建共享的乡村社区服务场景。
重点推进农村“1+21”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建设,推动相邻区域的设施共享,是乡村社区基本服务的“标准配置”。此外,便民服务则主要体现在3个100%上:推动儿童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接入远程教育平台率达100%,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
舒心的生活,不仅是因为即将建立的居(村)民健康卡制度,也源于乡村卫生站的医联体建设率将达100%,实现看病不愁。同时,引入农村电商实体店,提供一站式网络购物服务,实现品质消费。
勤劳尚美 每个乡村社区都将有特色的农耕文化符号
天府农耕、勤劳尚美的文化场景
·保护传承农耕文化
·“乡风文明”的淳朴邻里
·“留住乡愁”的设施与活动
如何打造乡村社区的文化场景?《规划》提出,将保护传承农耕文化,维护发扬淳朴乡风,植入多样文化功能和活动,营造天府农耕、勤劳尚美的乡村社区文化场景。
农耕文化是乡村社区的特有文化,为此成都市将建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结合当地文化底蕴形成特色农耕文化符号,鼓励居(村)民、社区规划师等在公共空间、房前屋后、街巷院落等地植入特色文化景观。
不仅有文明的乡风和淳朴的邻里,更要留住这种乡愁。《规划》提出,鼓励设立家训墙、民风廊、乡贤文化榜,形成社区文化纽带。建立邻里互助制度,重点帮扶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群等特殊群体。同时,建设如文化活动中心、乡愁博物馆、村史馆、乡野主题书屋等文化设施,举办如喜庆丰收节、特色美食节、邻里文化节、喜庆元宵节、传统灯会节、主题旅游节等特色节庆民俗活动。
田园牧歌 人文型、湖泊湿地型等三种郊野公园嵌入乡村
青山绿水、美田弥望的生态场景
·山水田林保护与整治
·生产生活方式绿色清洁
·蜿蜒绿道,展田园牧歌
·郊野公园,彰旖旎风光
·大地景观,绘天府画卷
如何打造乡村社区的生态场景?《规划》提出,将强化乡村地区作为公园城市最大绿色基底的作用,加强山水田林生态要素保护,结合特色资源建设乡村绿道和郊野公园,以艺术手法改造农业生产生活空间,形成青山绿水、美田弥望的生态场景。
山水田林保护与整治是基础。成都市将在两山地区及东部丘区加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鼓励植树造林,保护修复林盘。保护自然坑塘及生态驳岸,提升滨水岸线景观与湿地生态环境,加强河流水体整治,提升水质。
为实现绿色清洁的生产生活方式,将推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全面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置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并深入推进厕所革命。
展田园牧歌、彰旖旎风光、绘天府画卷,描绘的是一幅青山绿水、美田弥望的生态场景。要实现这一美好蓝图,成都市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村道、组道、机耕道、河堤道、园林道建设乡村绿道,串联林盘院落、新型社区、郊野公园、旅游景区等特色空间。依托人文遗址、特色林盘等,建设人文型郊野公园;依托河流、湖泊、湿地及水库,建设湖泊湿地型郊野公园;依托特色农业园区,建设特色农林产业型郊野公园。运用生产性景观和艺术构图的手法,结合当地产业和文化特征,营造主题型大地景观。
蜀风雅韵 川西林盘特色的空间布局更具国际范
蜀风雅韵、茂林修竹的空间场景
·诗意栖居的林盘院落
·凝练乡愁的民居建筑
如何打造乡村社区的空间场景?《规划》提出,将推进国际范、天府味的林盘聚落建设,打造彰显特色的川西人居环境,形成蜀风雅韵、茂林修竹的乡村社区空间场景。
诗意栖居的林盘院落和凝练乡愁的民居建筑宛如一幅水墨画。按照《规划》,开展庭院绿化建设后的乡村社区的房前屋后将成为“瓜果梨桃、鸟语花香”般的公共空间环境。一旁的房屋将是建材以木石砖瓦为主、色彩以灰白青黛为主的典型川西民居。青石铺路,灰砖砌墙,白灰沙浆沟缝,实木贴墙,展现出的是天府味和国际范。
多业融合 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激发乡村经济活力
生活富裕、多业融合的产业场景
·激发乡村经济活力
·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
·“按需定制”的技术培训
·村企集共建的服务平台
如何打造乡村社区的产业场景?《规划》提出,将深化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民的技术升级,营造生活富裕、多业融合的乡村社区产业场景。
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完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将充分激发乡村经济活力。“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将成为新型的农业主体。与此同时,根据产业基础,乡村社区将特色发展“农业+商业”“农业+文创”“农业+体育”“农业+旅游”“农业+康养”等,实现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
无论是在线上的网络教学,还是线下的课堂培训,或是入户一对一的讲解,各种“按需定制”的技术培训将培养出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在服务平台上,居(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和重点企业将联合建立双向服务平台,并设置社区发展基金。
人才留驻 更多适应农业农村需要的人才留在乡村
社集联动、村民自治的共治场景
·“坚强有力”的党建引领
·“全民参与”的三治体系
·“社集联动”的联合治理
·吸引人才的驻留计划
如何打造乡村社区的共治场景?《规划》提出,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构建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联动机制,强化村民自治热情与能力,营造社集联动、村民自治的乡村社区共治场景。
按照《规划》,乡村社区将探索建立农村新型领域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运行机制。为夯实乡村依法治理基础,将配建“社区(村)法律之家”“群众工作之家”,推动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培育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同时,促进多元参与,有效促进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参与乡村发展治理。
乡村社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驻留。《规划》提出,将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一批适应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需要的乡村规划师、科技带头人、“乡村工匠”、专业社工、志愿者等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智能互联 全市农业数据将开放共享至乡村社区
智慧生产、智能互联的智慧场景
·“技术引领”的智慧农业
·“融合共享”的农业数据
·“功能集成”的服务平台
如何打造乡村社区的智慧场景?《规划》提出,将农业、农村、农民接入开放共享的信息网络、技术网络、服务网络,营造智慧生产、智能互联的乡村社区智慧场景。
智慧农业是乡村社区发展的目标,成都市将打造包含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作物生长过程的智能监控与监测等在内的智慧农业体系。
为实现“融合共享”,成都市将建立乡村社区接入共享全市农业大数据的机制,实现全市农业数据开放共享至社区,帮助居民合理进行种植和创业。
在乡村社区,也有多功能集成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乡村社区将全面接入“天府市民云”平台,推动“天府市民云”覆盖城乡全域,让居(村)民享受城乡均等的智慧服务。
本报记者 侯初初
新闻推荐
□宋雨霜(成都)“新中国成立70周年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集”日前已由北京出版集团旗下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该丛书集结了70...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