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画意成都”邂逅“新天府盛景”:绘出老成都的新魅力

四川日报 2019-09-27 06:25 大字

9月,两场聚焦成都的画展,通过叠加效应,呈现出奇妙的城市印象。这趟奇妙之旅,始于9月9日在成都市文轩美术馆开展的“我和祖国共成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第九届“画意成都”美术作品年度展(以下简称“画意成都”),参展作品展现出成都和时代发展的脉络印记。随后,在9月20日,成都画院迎来“天府·天府成都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览通过“新天府盛景”板块把成都风情装进百米画作,用时代笔墨礼赞盛世盛景。,当“画意成都”邂逅“新天府盛景”:绘出老成都的新魅力。

当“画意成都”邂逅“新天府盛景”,四川画家用新旧交织的人和事绘出一幅幅色彩明丽的城市画卷,在时代的潮流里,回溯历史,展望未来。

□本报记者 边钰

凝练时代元素 快递箱装着生活百态

决定参加“画意成都”时,四川画家邝明惠希望用现实主义手法来反映新时代的人民生活,“共享”一词进入他的视角。如何运用绘画艺术对“共享”进行具象呈现?一开始,邝明惠也无从下手。直到有一天,他在家看见一个拆开的快递箱,灵光乍现。《共享时代》画作雏形就这样产生。画作上,一个打开的快递箱,将城市建筑、飞机等各种生活状态都收纳其中。在邝明惠看来,一个普通快递箱,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希望用一个装下生活百态的快递箱,对共享时代进行提炼升华。

为了更加细腻表现共享主题,他采用水印木刻版画形式。水印木刻版画是在木质版面上用刻刀进行图像的雕刻,然后再着色,最后用水印的方法将画作间接地传递到纸上。由于在水印过程中纸面的湿度不同,用墨的浓淡不同,雕刻的线条粗细不同,水印木刻版画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这意味着作品不能一次成型,而需要大量调试。在雕刻了5个木板,对不同颜色进行反复调试,做出近10件作品后,邝明惠用两个月时间完成这幅具有“木味”“水味”“刀味”的《共享时代》。干净简洁的画面,细腻的雕刻线条,晕染的墨色,和别具一格的构思,大气地展现了时代特征。

程峰则将目光对准居住的环境。2005年,程峰来到三圣乡荷塘月色画意村。这些年来,他见证了这里从荒僻到周围绿道环绕的环境提档升级。在程峰看来,三圣乡的发展像是祖国发展的一个小切口。借助“画意成都”展,他把自己的情感汇入国画作品《天府画图诗意家园》中。横图近景中,画意村、白鹭湾清新秀丽。远处,绕城公路、环球中心漫散开来。兼具大气象和小细节的画作,在写意和写实间,呈现出一种城市发展的浪漫情怀。

描摹诗情生活 生活烟火入画卷

无独有偶,像程峰这种展现城市发展情怀的画作,在“天府·天府 成都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同样也能寻得。画家姚思敏在《锦江秋色》中,选取望江楼作为样本。这座坐落于成都九眼桥锦江岸边一片茂林修竹之中的望江楼,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的,也是历代画家画成都乐于选取的标志物。而随着城市发展,周围高楼林立。姚思敏抓住这样的改变,用小写意的方式,将远处若隐若现的高楼大厦与望江楼和九眼桥并置在一起,新与旧、现代与历史交相辉映,用城市山水画的形式展现出当代成都风貌。

“以前,望江楼码头是送客乘船远游饯行的首选之地,也是物资仓储转运的集中区,非常具有生活味儿。”姚思敏表示,即使到了今天,这里仍然有着老成都生活的悠闲。这种烟火味儿挑动着姚思敏的创作思路,传统山水画以墨为主,她在画作中却以色为主,通过秋日明丽的银杏颜色,传达勃勃生机的韵律。

此外,画家钱磊笔下的《美食之都》聚焦成都市井风味,画作线条的繁复考究与故意留白和谐平衡,多场景的叙事节奏紧凑,传递出美食生活的欢悦。画家张潘的《天府夜色》匠心巧具,用黑白墨色营造出成都夜色的斑斓,突破了传统中国画笔墨的语言程式。

新闻推荐

你还记得曾经的博物馆门票是啥样吗? 小小门票 见证文化传承

■天府早报记者段祯实习生王冰逛博物馆,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博物馆的老照片、老物件...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