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曾经的博物馆门票是啥样吗? 小小门票 见证文化传承

天府早报 2019-09-27 03:58 大字

■天府早报记者 段祯 实习生 王冰

逛博物馆,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博物馆的老照片、老物件也成为见证文博发展变化历程的印迹。近日,天府早报记者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看到了不同年代的门票,门票虽历经多次改变,但蜀地深厚的文化内涵得以发扬和传承。

武侯祠博物馆

集园林休闲等为一体的城市博物馆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文物管理所;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日前,《守望·传承——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文博成果展》正在武侯祠展出,此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文博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重要成果和宝贵经验的一次集中展示。

天府早报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展览通过“研究阐发”、“教育交流”、“保护创新”、“武侯华章”四个单元,回顾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历史面貌更迭,用珍贵的历史档案、图片、物证带领观众回溯这不同寻常的七十年。通过视频资料与场景体验展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遗产保护、文物收藏展示、公众服务、文化旅游开发、三国文化遗存考察等方面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近年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凭借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与时俱进的文创产业、丰富厚重的学术研究与新意迭出的陈列展示逐步发展成为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示、古迹保护、社会教育、文化交流、园林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博物馆,不仅是承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忠义、仁勇、智慧等优秀价值观的重要文化遗产,并已成为成都地标性的文化场所。”武侯祠工作人员介绍,文物区的格局在清代形成,不能改变,但是随着博物馆的职能扩充和丰富,武侯祠也不断扩张,“现在的武侯祠由文化遗产区,锦里,三国文化体验区三部分组成。”三国文化遗产保护区即原来的文物区,2003年,与南郊公园合并成为现在的三国文化体验区;2004年,以川西民风、三国文化、明清建筑为基础打造的锦里民俗街开放,成为武侯祠文旅融合最成功的实践,三国文化体验区的刘湘陵园、武侯祠美术馆和宋代石刻长廊,亦很受市民和游客的欢迎。

永陵博物馆

成都人心中一段城市记忆

王建墓,史称永陵,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归葬之所,是国内考古学界首次采用现代考古方法进行科学发掘的皇陵。

1940年,天成铁路局在成都老西门外抚琴台挖建防空洞,意外发现了王建墓。永陵的发掘聚集了冯汉骥、吴金鼎、莫宗江、苏立文、郑德坤等优秀人才,他们利用当时最先进的考古发掘技术,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为今天保存了雄峙成都的千载帝陵,也留下一份特殊的历史记忆。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存这份城市记忆,从发掘至今,地宫经过数次维修与加固,更是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进行管理。

1990年,王建墓博物馆正式设立,前后主办“前后蜀历史文化与学术讨论会”、新建“蜀永楼”陈列馆、推出“永陵文物暨前后蜀历史陈列”。从1995新建大门,到1998年更名为“成都永陵博物馆”,再到1999年“抚琴东路”更名为“永陵路”,永陵逐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文化地标。在千载帝陵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当时开设在园林保护区中的茶园也颇具知名度,是成都人约茶赏景的优选之地。直到现在,仍有许多“老成都”亲切的称永陵为王建墓,已然是成都人民心中一段城市记忆的代表。(图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展现青春风采 我为文明校园代言 成都市第二届文明校园代言人选拔活动落下帷幕

快板说文明、歌曲唱文明、书法绘文明、舞蹈秀文明……昨日,成都市文明校园建设成果展暨第二届文明校园代言人选拔活动在棕...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