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与新中国同龄的老人

四川日报 2019-09-27 06:16 大字

“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全都是‘90后’和\‘00后’。”这次活动的负责人之一、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副教授刘彤介绍。,致敬与新中国同龄的老人。

8月初,28名学生分成2组相继出发。带队老师伏东海带着两名学生率先来到攀枝花。600多公里,车开了8个多小时,学生们从天明走到天黑。“00后”学生许俊伟甚至几次想要回去,但当见到赵忠玲的时候,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在三线建设博物馆里,这位七旬老人讲述了那些难忘的峥嵘岁月。1969年5月,赵忠玲跟随父亲来到攀枝花,投身“三线建设”,是最早一批攀钢人。“那时候,我们住的是自己搭的席棚子,吃的是咸肉、海带、粉条,喝的是金沙江的水,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从老人的脸上,许俊伟没有看出苦,而是满满的怀念与骄傲,“可能这就是初心的力量吧。”

几天的拍摄里,学生们到攀钢实地体验,又专门到金沙江拍摄现场,许俊伟开始理解眼前这个老人“做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他们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炼出攀钢第一炉铁水,为全国的国防和工业发展做出历史性的贡献,“应该被记住。”

接下来的半个月,28名学生分成8条路线,踏遍21个市州,总行程超过一万公里,拍摄长达数百个小时的素材。其中,甘孜州的拍摄海拔最高超过4000米。

70秒浓缩70年,平凡人眼中看到时代巨变

21位出生于1949年的老人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的冒着生命危险在高山峡谷中修建大坝,“掉下去也是英雄”;有的把青春献给防疫站,用十年时间走遍全川,建立完整的疟疾病档案资料,为疟疾病研究做出重要贡献;有的义务种树30年,让荒山成为绿肺……

“太了不起了”,这是拍摄以来学生们的共同感受。“那个时代的人有一种特有的奉献精神,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习惯,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却是一种稀缺。”参与此次活动的成都大学研究生田志感慨道。

在自贡,学生们见到“彩灯老人”雷振刚。从上世纪70年代,雷振刚就在自贡做彩灯,一做就是40年。40年里,他工作在制灯一线,北上北京、南下广州,漂洋过海,用手中的画笔为彩灯注入灵魂,亲眼见证自贡彩灯从寂寂无名到享誉国内外。

在宜宾,矿区工人陈德庆的故事平凡却令人动容。从采煤工、运输队跟车员,到钳工、老师,陈德庆说:“我就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搬。”这些年,从手工采煤到机械化操作,从黑烟滚滚到看不见污染,矿区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在老人的眼中。

拍摄人物中,有一名巴中老人叫刘自武,他用几十年时间义务种树,在两座光秃秃的山上种满马尾松。伏东海说:“由于那两座山距离市区较远,带着拍摄器材徒步爬山十分不便。我们向学生们提议用其他镜头替代,但他们坚持爬到山顶,为了拍出真正的现场感。”“我们可能做不到像这些老人一样,无私奉献、默默坚持几十年,但至少可以尽可能拍出好的作品记录他们,也算是一种传承和学习吧。”学生万思彤说。

学生们将从上百个小时的素材中攫取最精华的片段,分别为21个老人制作一段70秒的短片,致敬他们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

新闻推荐

展现青春风采 我为文明校园代言 成都市第二届文明校园代言人选拔活动落下帷幕

快板说文明、歌曲唱文明、书法绘文明、舞蹈秀文明……昨日,成都市文明校园建设成果展暨第二届文明校园代言人选拔活动在棕...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