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走遍街头巷尾拍万张照片 他说,这是留给成都的最美“情书”

成都商报 2019-09-24 02:32 大字

1983年的成都火车站曾经的钟楼改造前的宽窄巷子张西南

张西南,成都人。1978年开始爱好摄影至今,41年他走遍成都街头巷尾,拍下了万余张照片,用相机记录成都巨大变化。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的心愿是出一本讲成都故事的画册,为成都历史留一个画册。他说,这是留给成都的最美“情书”。

红星新闻记者 李跃 胡挺

痴迷摄影

41年拍摄万余张照片

9月22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来到了张西南家里,一进门就被墙壁上满满的摄影作品吸引。张西南向记者讲述了41年间成都的时光流逝,物事变迁。

1978年,张西南的父母为支持他摄影,一家人省吃俭用凑了80多元买相机的钱,当年,80多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讲是一笔“巨款”了。

1978年10月,张西南在成都春熙路排队买了第一台海鸥120-4B照相机,开始“弃画从影”摆弄相机,从此“发烧”并扎入业余摄影。工作之余,他喜欢走街串巷,拍摄了大量的成都百姓市井生活图片。

41年间,张西南不论是用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拍下了万余张照片,定格了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变化与发展。这一切的变化,都显示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裕,成都的发展变化……

拍36年成都火车站

这是他感情最深的一组照片

张西南是铁路子弟,自己也是铁路人,对铁路有很深的感情。他特别擅长跨年度拍摄某个题材,一组《成都火车站》拍摄跨年达到36年之久。从老照片看,1983年火车站候车室还是简陋瓦房,现在我们看到的候车大楼还在建设中。

昔日蜀道难,今朝四通八达。如今,成都已经成为中国西部最具魅力的城市。张西南说,火车站是我们认识一座城市的起点,也是告别一段记忆的终点。火车站就像是一把历史的钥匙,打开了一座城市的大门,他会把火车站一直拍下去。这类“长线”作品,张西南拍了很多,《成都火车站》只是其中的一组,但他却说,这是他感情最深的一组,会一直把火车站拍下去。

昔日地标“成都第一钟”

如今改头换面建成四川大剧院

“成都崭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四川大剧院于8月8日正式启用,其开幕首场演出为《永不消失的电波》舞剧。”四川大剧院的位置为原钟楼,张西南介绍说,“这是1983年拍摄的成都钟楼,前景是喷水池,不过只是喷水,不像现在是音乐喷泉”。

钟楼是成都的地标建筑,坐落于成都市天府广场东侧的人民东路,1978年建成并开始运转,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成都人民心目中心“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誉为“成都第一钟”,也是老成都人不灭的记忆,钟楼在陪伴成都人32年之后,于2010年4月停止使用,2011年钟楼开始拆除,并在原址修建成今天的四川大剧院。

难忘曾经的宽窄巷子

似乎还感受得到当年的吆喝声

说起成都必去的旅游景点,一定少不了宽窄巷子。如今的宽窄巷子已经成为成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很少有人知道,昔日的宽窄巷子只是成都一处普通的民房。张西南回忆,宽窄巷子在改造之前,土墙、瓦房居多,后来翻修过一次,对外墙、木瓦等进行了修补,之后又被彻底打造成商业街。

“冬天的时候,卖蜂窝煤的人拉着一车沿街吆喝。”那时蜂窝煤是老百姓家里主要的燃料,冬天大家就围着蜂窝煤炉子烤火……如今宽窄巷子变得洋气了,但打开抽屉,从胶片里却似乎感受到昔日宁静的宽窄巷子传来“打牛奶咯”、“卖蜂窝煤咯”、“磨剪刀切菜刀”这些带成都腔的吆喝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成都本土摄影师,张西南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已拍摄的成都照片整理成册。“出一本讲成都故事的画册,为成都历史留一个画册,这是我留给成都最美的情书。”

新闻推荐

成都市五医院:新大楼投用 患者享受“黑科技”服务

病人“搬家”2019年9月17—18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门急诊住院综合楼(简称“一号楼”)完成住院病人搬迁并正式投入使用。这...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