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诗人交流有硕果 抵达心灵深处的沟通

华西都市报 2019-09-09 03:55 大字

邰筐

马嘶

九月金风满蓉城,四海群贤襄盛举。在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一周时间内,来自全世界多国的诗人们,在成都与四川本土的诗人齐聚一堂,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彼此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中国诗人,乃至四川诗人,都是一次珍贵的中外诗歌交流的良机。

当山东诗人邰筐遇上

印度著名汉学家墨普德

越聊越投机直呼“受教了!”

山东籍诗人邰筐,是一位70后实力派诗人。此次受邀参加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他收获甚多。尤其是在成都国际诗歌周期间,他遇到了印度著名汉学家墨普德先生,“和墨先生聊天,越聊越投机。墨先生很博学,还是个中国通,他曾在北师大留学,并在中国很多地方游历过,当年还和牛群一起说相声上过央视春晚。”与墨普德交流一番诗歌与翻译后,邰筐说,让他再一次坚信“非专业诗人译不好诗歌”是一个真理。诗歌是万万不能直译的。墨先生随便举了一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比如汉语中的“倾盆大雨”直译成英语就是“天空下起了很多的猫和狗”,而直译成孟加拉语更搞笑,竟然是“下起某一种很厉害的武器”。受教了!

四川青年诗人马嘶:

相信外国诗人朋友,

接收到了中国诗歌之光

在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的本土青年诗人中,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四川巴中人马嘶是一个较为熟悉的面孔,已连续参加三届成都诗歌周。在本届诗歌周上,马嘶与意大利的巴希尔·阿汉、土耳其的希拉尔·卡拉罕、德国的侯赛因、俄罗斯的唐曦兰都进行了交流。“我们还去了成都地道的酒吧,让他们更深刻感受到成都的生活方式和人情。”

作为生长在四川的诗人,马嘶对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我把这次来的国外诗人和我曾经喜欢他们国度的诗人融合在一起了,我相信外国的诗人朋友,他们也一样接收到了来自中国的文化之源、诗歌之光,屈原、李白、杜甫、王维、陶渊明、苏轼等,也一样影响过他们。”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时光博物馆”亮相成都 时光大篷车讲述70年变迁

时光大篷车讲述70年变迁“时光博物馆”展示现场。时光卡片墙上的老式流行音乐磁带。奇妙时空屋里,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陈设...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