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博物馆里见证成都人的消费升级

成都商报 2019-09-07 02:24 大字

成都伊藤洋华堂绿地店本部长钟庆参观记忆供销社

“来到这个场景,一下就把我带回过去。”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绿地店本部长钟庆在逛到记忆供销社时,看着玻璃橱柜里缝纫机、手电筒等杂物感慨道,“当时我高中暑期打工就是在厂区一个面积不大的杂货铺里,销售这些针头线脑的东西。”

昨日,“时光博物馆”成都站如期而至。位于宽窄巷子的时光大篷车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参观,将持续至9月10日。开张第一天,这里就吸引了不少“老成都”前来“强势围观”。

两枚售书章 见证西南书城变迁

奇妙时空屋被布置成上世纪80年代普通人家的样子,木制书桌上摆放着一排旧书,一旁堆放着老式收音机和储物箱。在这里,记者遇到了新华文轩西南书城副经理杨薇。她告诉记者,1998年书城开业的时候,她就加入了公司,从导购员做起,见证了售书章从最初“成都市新华书店”圆形章到“新华文轩”椭圆章的变迁。

回忆书城刚刚开业的几年,杨薇说,那时最好卖的是一套儿童百科全书。而每到开学季,总会有排着长队来买工具书的读者。当时他们常常要面临的一个场景是,打包成一件一件的书籍,一到卖场还没有拆包就会被读者包围。

“现在可能不会再有这种场景了,但是我觉得人们对书籍的需求是不会变的。”杨薇表示,在互联网时代,新华文轩书城的营销理念也发生了转变,转向复合型书店业态,每一家分店针对特定人群设计。譬如新华文轩九方店,就更偏向年轻时尚的白领人群。

现在,人们购买、获取书籍的方式更加多元。“我们的书店不再是单一的购书场所,而是在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共同体的空间。”她说。

两个“一万个”:豆沙包和玩具车的日销量

在记忆供销社,成都伊藤洋华堂绿地店本部长钟庆从柜台里拿出算盘把玩。“我原来干销售,还专门练过这个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从皮包里掏出一组老照片,“从成都新零售业的起步开始,我都见证了,而且亲自参与了整个过程。”

1997年,伊藤洋华堂进入成都,给成都人带来了新的消费理念,现在人们感到稀松平常的一些物事,都曾引起震动。“这个豆沙包进入成都的时候,实际上顾客不是那么接受,所以当时我们做了一些宣传,在当时产生了一个爆点。”钟庆说,那是1998年初,1块钱一个的豆沙包,店里一天要卖一万个。

在钟庆展示的另一张照片中,出现了很多“80后”“90后”男孩忘不掉的奥迪四驱车玩具。“可能现在听起来都是天文数字,当时最高峰一天能卖25万元,单价大概是25块钱,接近一万个。”钟庆说,那是1999年,当时这个四驱车玩具的销售对于整个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盈利点。

这两个小小的例子,正反映出那个刚从物质不丰富转向丰富的时代背景下,收入水平提高了的居民,对商品产生了极大的需求。

消费力再升级 国际化商务街区覆盖市民生活圈

成都远洋太古里物业副经理林海东也来到现场,带来一套安全帽和工作服。“这旧的安全帽和衣服见证了我和同事们这六年的工作时光,见证了太古里从无到有、从一砖一瓦到现在的这个知名国际化商务街区。”林海东说,逛了一圈下来,给他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记忆供销社里的商品和场景。过去,物质不丰富的时候,杂货铺、供销社里面的商品限于一些基本生活用品。

而现今,像宽窄巷子、太古里这些地方,早已区别于传统的商场,不单是一个购物的地方,而是带动消费、融入日常的生活圈,顾客在购物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成都大众已经更加愿意去消费,但是消费的质量和品质,我相信还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林海东说。

红星新闻记者 曾那迦

李彦琴 摄影记者 吕国应

新闻推荐

天府智媒体城引进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大咖建言助力

本报讯(记者李雪艳)第五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暨首届四川网络文学周正在成都如火如荼进行。昨日,掌阅文学副总裁杜城、咪咕数媒...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