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费,究竟多少才算合理?

皖北晨刊 2019-09-06 16:30 大字

“高中的时候她特别大方,补习班四千六千的眼睛都不眨就给我交了……怎么大学就不肯给我了呢?”满肚子的牢骚,溢于言表。为什么交补课费眼睛都不眨,那是因为家长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而大学的生活费,应该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为标准,给多了反而不见得是好事。堂堂大学生还不知道体谅父母,公众指责其不懂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随着物价的上涨,大学的生活费也水涨船高。《2019大学生消费报告》显示,大学生月均生活费超过2000元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杭州,成都大学生的平均生活费为1900元。

换言之,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完全够得上平均水平了,当事女孩何以“漫天要价”?“护肤品、买衣服,月底空了就去吃食堂……”,在她的求助帖中,可以窥见些许端倪。事实上,一些大学生的生活费之所以居高不下,大多也是因为在基本需求之外增加了其它的额外消费。

大学生的生活费问题,不仅是“私事”,其背后还涉及大学生过度消费、理财教育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不容忽视。理想状态下,只要大学生足够懂事,不胡乱花钱,家长完全可以按需供给。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却有不少大学生缺乏节俭的观念,习惯于向父母伸手要钱。就像新闻里的大一女生一样,明明已经是狮子大开口了,却还理直气壮感到“委屈”。

大学是求学的地方,大学生活应以学业为重,生活上当然要理性消费。人情交际必不可少,但也应该量力而行。盲目攀比,被消费绑架,不仅会影响学业这个重心,部分大学生因为过度消费得不到满足,甚至还瞒着家长走上了校园贷之路。而瞄准大学生进行“精准打击”的一些违法校园贷固然需要依法整顿,大学生本身也要补上理财教育这一课。

大学是通往社会的一道桥梁,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更需要摆平心态、戒骄戒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大学生应该尽量摆脱伸手党的角色,尝试通过勤工俭学实现自力更生。如果能够花自己的钱走自己的路,难道不比深陷各种消费焦虑而向父母伸手要钱来得更坦然心安?胡欣红

新闻推荐

王玲:墨上花开透纸香

王玲在创作【人物档案】王玲,河南邓州人,生于1954年,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高级职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