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不可少?能预防和治疗疾病? 小心儿童保健品的那些“忽悠”!
9岁的成都男孩浩浩,遇到了这个年龄和性别不该有的尴尬,他的胸部竟然开始发育了。经医生诊断,孩子是因为吃了过量含有激素的保健品。类似浩浩这样因为服用保健品带来身体损伤的例子并不少见。
记者调查发现,增高的、补钙的、益智的……形形色色的儿童保健品被爱子心切的家长们送进孩子的口中。和老年人往往被套路购买保健品不同,儿童保健品多是家长主动选择,虚假宣传、随意忽悠让家长心甘情愿慷慨解囊。
滥用保健品反造成身体损害
有的孩子甚至同时服用多种保健品
“起初是孩子不愿意去上游泳课了,也不说原因。直到有一次出去吃饭时,孩子把汤倒在了身上,却死活不让我脱上衣,才发现孩子的乳房竟然发育了。”浩浩妈妈李女士告诉记者,经儿科医生诊断,是因为吃了不少补锌的保健品导致激素紊乱,生长加速。
与浩浩相似,6岁的天津孩子林林因为尿急、尿频住院治疗,医生诊断为高钙尿症导致的尿路感染。林林父母说,孩子每天都吃从国外买来的补钙产品。医生评估后认为,林林是因为钙摄入量过多导致高钙尿症。长期高钙会影响铁、锌等微量元素吸收,造成免疫力低下、贫血、厌食等症状。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医生朱华说,因滥用保健品导致儿童身体损伤来求医的案例并不少见,问诊发现,不少家长都是担心孩子营养不足,或者觉得应该提高免疫力就给孩子服用,有的孩子长期服用某类保健品,有的孩子甚至同时服用多种保健品。
“只要是对孩子有益的东西,我们都愿意尝试。”成都家长宋先生说,他现在给孩子买的各种保健品都是一些育儿圈、朋友圈推荐的,包括深海鱼油、益生菌、蛋白粉等,半年都吃不完,有新的还会继续买。
不少产品号称能防治疾病
涉嫌虚假宣传
广告法明确规定,保健品的广告不能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能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能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等。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儿童保健品在销售时会暗示家长产品是健康所需或具有预防治疗功能,涉嫌违法。
“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用于预防和治疗因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引起的各种疾病”“用于治疗因缺钙引起的疾病”……这样宣称有治疗或预防作用的儿童保健品比比皆是。
成都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平时爱动,课堂上老是安静不下来,一家母婴店销售员推荐了一款补充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的儿童保健口服液,称“能改善孩子多动的个性”。“一千多元买了3大瓶,孩子吃了一个月状况一点没改善,后来去医院诊断发现孩子是多动症,需要立即接受正规治疗。”
市场监管有待加强
家长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儿童保健品市场规模达425.7亿元,其中婴幼儿保健品规模约178.9亿元,占比42.02%。
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提出要开展特殊食品监管专项行动,聚焦“一老一小”,加大对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的抽检力度。
一些基层执法人员表示,实际工作中对于虚假宣传等“普遍违法”的问题,难以依靠监管做到完全禁绝。公开投放的广告容易监管,但销售员推销时吹嘘保健品的医疗功效,很难监管。
受访专家表示,监管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要避免儿童保健品滥用,还需要家长提高科学素养。天津市儿童医院营养科医生杨军红表示,合理饮食、正常发育的孩子一般并不需要额外服用保健品。过多摄入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都可能产生负面作用,有的保健品还含有激素,过量服用会对孩子成长造成损害。“如果确有必要,最好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及营养评估,然后有针对性地调节饮食,科学进行药物治疗及添加营养补充剂。”杨军红说。新华
新闻推荐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全面启动未来5年再建8个地铁新项目未来5年,成都将再建8个地铁新项目,轨道交通驶入新一轮...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