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买书与读书

雅安日报 2019-06-30 08:49 大字

□老龙

“小庞啊,你的书也太多了。”参加夹金山公路通车典礼后,出席仪式的领导翻山越岭重“走”长征路,我请领导秘书顺便帮我带些书出来。几天后,领导秘书让我到文化路去搬书。赶到那里,只见领导风尘仆仆地刚好下车,微笑着对我说了这句话。

几个半大不小纸箱里装满了书,搬起来像搬砖一样沉——这些书是我工作几年来东一本西一本陆陆续续买来的。80年代中后期,出版物还远说不上丰富,像我等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对知识、对书籍有着饥不择食的渴求,新华书店(也只有新华书店)有新书到来,好读书、爱买书的几个人就相互转告,很快彼此人手一册,有空便翻阅,相聚便交流读书心得。因工作需要,常到各县或者成都出差,正事办完,新华书店几乎是我必访之地,而且每次或多或少都有“斩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真是穷得只剩下书了——除了必须开销,工资都换成了书。

如此嗜书,来由有自。上小学时,家里已没有一本课外书供我翻看,听父亲说,以前有不少书都当柴烧了;上初中后,寒暑假到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听两个大哥哥讲述江姐和小萝卜头的故事,得知他们有小说《红岩》,我死乞白赖借来,看了两三遍;初中毕业回家当了差不多两年农民,其间辗转借来一本繁体竖排的《石头记》,悄悄地连猜带蒙翻了一遍,很快被书的主人要回了;后来上高中,同样没有课外书可看,连参考书也没有。在人生最需要精神食粮的年龄段,仿佛久旱望甘霖的庄稼一般,渴求书籍的欲望太强烈了。

进入大学后,感觉自己就是一块挤干了水分的海绵,一下投放进知识的海洋。学校图书馆的名著只能用学生证抵押,早上借,晚上还,去迟了就被其他同学借走了。首次阅读罗玉君译的《红与黑》,我就是这样借着看完的。渴望成为一些好书的主人,校园里那个书亭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圣地”,每当传言有新书到了,书亭前面就排起长队,排在后面的同学常常只能望书兴叹,还没有挨到自己就卖完了。如我一样,同学中不少来自农村,没有多余的钱买书,有时就转卖学校免费供给的菜票,一本书售价一般一元左右,几角钱一本的也不少,少吃两份爆肉就够了。工作后有了工资收入,再也不用从牙缝里挤钱买书,只要喜欢,不分中外,遑论古今,见好就买,家里除了书,别无长物。

我的嗜书成癖,也传染了家人。一段时间,我放慢了买书的节奏,妻却加快了买书的步伐;我开始以挑剔的眼光购书,她又将我曾经订阅过多年的《收获》《十月》等刊物一期不漏地买回来,有空就翻看。同样,儿子也逐渐养成买书的爱好。周末和假期,我逛书店时带他一路,见我买书,他也要买。后来,他一个人也常去书店看书,有喜欢的书就买回来。我有时在网上购书,他也跟我学,开始上网买书。家中两个靠墙抵拢天花板的书架上挤不下的书刊,有的站到了书桌上,有的趴在茶几上,有的睡在床头柜上,有的躺在地板上。几次打算处理一些过时的书刊和儿童读物,可妻子和儿子都敝帚自珍,其实我也颇不情愿。

我之买书,盖因工作需要,人们认为,新闻人应该是个杂家。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侧重于购买新闻教程和文学名著类的书籍,一为掌握新闻写作方法,一为提升语言表达技巧。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的《新闻写作教程》(1986年8月第一版),我前前后后翻看了无数遍,获益良多;漓江出版社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丛书,让人大开眼界。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激起我对经济学知识的好奇心,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和萨缪尔森《经济学》等成为我填补经济学知识的读物;“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请给我以我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

除购买阅读上述“经世致用”的书籍刊物外,我对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等“闲书”也颇感兴趣,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系列中哲学、历史类书籍,大多被我收买,翻阅这些书,仿佛有捡拾不完的智慧果实。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论老年》这篇对话虽然篇幅不长,内容却非常丰富,对人生、死亡、敬老等都作了鞭辟入里的论述。他说:“青绿的苹果很难从树上摘下,熟透的苹果会自动跌到地上。人生像苹果一样,少年时的死亡,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老年时的死亡是成熟后的自然现象。我认为,接近死亡的‘成熟’阶段非常可爱。”从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明智而达观的态度。

越到后来,我对所要买的书越挑剔,首先是对出版社的认同,一直以来,现当代文学一般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历史和国学书大多买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工具书,质量基本有保证;再是关注书的版次,版次越多,读者公认度越高。书的装订质量也不容忽视,我曾多次体验过,一本新书翻阅不久,内页就与书脊“分手”了,形式好坏一目了然,而内容好坏更需仔细分辨,“坏书的目的就在于牟取金钱和地位,所以坏书不仅无用,而且是对人们造成危害的祸根。”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表述够深刻了。

买书是为了读书,读书可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无论读专业书,还是读闲杂书,你都会感受到读书的乐趣。物质生活的满足,常需仰赖于外力,而精神生活的满足,则可求之于内心。古今中外,各种书籍汗牛充栋,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只要将好书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读以致用了。

新闻推荐

长篇小说《佛城谍影》连载之七 神秘的鼓楼街12号

■朱仲祥此时,童之林的夫人夏玲玲正在后花园练嗓,悠扬清丽的唱腔直飘到前院来,让夏峨峰不由站住了脚步。童之林迎了出来...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