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宫殿壮丽以示威仪

成都日报 2019-06-03 02:13 大字

东华门遗址出土的明代龙纹瓷器

康熙四年(1665年)蜀王府内城旧址改建贡院,作为四川省乡试之地。蜀王府正门端礼门,高大宏伟的重檐歇山式门楼早在火灾中化为灰烬,此后曾做四川大学校门。

明万历年间《三才图会》所绘蜀都图

胡开全/文 图片由作者提供

蜀王秘史

明蜀王宫从洪武十八年(1383)开始创立,延续到明末,期间仅有为明宪宗之子所建的雍王府(1487-1490)和寿王府(1491-1506)短期设于四川保宁府(后迁出四川),其余时间是明代唯一独居一省的宗藩。蜀王宫离成都人很近,却又充满了神秘感。通过对《献园睿制集》、《怀园睿制集》、《定园睿制集》、《惠园睿制集》、《长春竞辰稿》五部明蜀王文集的整理,让我们能重新走进蜀王的宫殿,领略当年的壮丽风采。

蜀王宫的前世今生

明蜀王宫位于成都城区的中心地带(现天府广场及以北区域),清代、民国称皇城。明洪武十一年(1376年)朱元璋封蜀王朱椿于此。洪武十八年(1383年)景川侯曹震奉“蜀之为邦,在西南一隅,羌戎所瞻仰,非壮丽无以示威仪”之谕,赴成都,主持将汉、唐、前蜀、后蜀留存下来的成都子城改建为蜀王宫。洪武二十三年(1388)朱椿就藩正式入住。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川省城街道图》测得蜀王宫城墙长为660米,宽为530米,比明代王宫定制分别阔10丈、20丈。王城设端礼等四门,内有承运门、承运殿、圜殿、存心殿、王宫门、寝宫等建筑共800余间。崇祯十七年(1644年)八月九日,张献忠攻陷成都,最后一代蜀王朱至澍投宫中八角井死。张献忠十月十六日在蜀王宫称帝,以蜀王宫为大西皇帝宫殿,原名承运殿的正殿被改名承天殿处理朝政,府门外屋为朝房。张献忠兵败后将蜀王宫殿及成都全城民舍尽数焚毁。

当年亲临蜀王宫管中窥豹的外人很多,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明代学者、藏书家,《蜀中广记》的作者曹学佺被邀请到蜀王宫花园观赏牡丹美景,他是少数为蜀王宫留下诗作的明朝官员,其《蜀府园中看牡丹》曰:“锦城佳丽蜀王宫,春日游看别院中。水自龙池分外碧,花从鱼血染来红。”明代著名高僧楚山绍琦禅师被称作石经寺祖师菩萨,他多次被蜀王召见,得以详睹这座仙境般的梦幻宫殿,其《进谢蜀和王殿下》赞叹“召见彤庭沐宠光,衲衣何幸近天香。琪花瑶草殊凡境,玉殿琼楼越净方。”

到了清朝和民国,成都人只见其规模,内部建筑不复原样。著名文人李劼人先生回忆:明代蜀王宫规模很大,北起骡马市街,南至红照壁街,东至西顺城街,西至东城根街,几乎占了当时成都城内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达38万平方米。藩府有两道城墙,内城之中有十几座宫殿,内城之外、夹城之内为园苑。外城外是御河,河上有三道拱桥。再南又有大桥三道,跨于金河之上。整个宫殿坐北朝南,建筑巍峨雄伟,金碧辉煌。园林景致优美,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其中“菊井秋香”被誉为当时成都的八大景观之一。宫城前面有三道门洞,门外是广场和宽100余尺的御道。与门洞正对600余米处外,是一堵20余丈长、3丈来高的砖影墙,因为它是红色的,所以名为红照壁。

惠王笔下的王宫建筑

蜀王宫按照明朝规制修建,轴线上从南往北分别是: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圜殿、存心殿、王宫门、寝宫、广智门等核心建筑。第七任惠王朱申凿(1458-1493)有意识地对王宫建筑,特别是后宫建筑中的亭台楼阁进行了文化梳理,赋予每幢建筑文化内涵。《惠园睿制集》共记录王宫内的建筑400多处,占整座王宫的一半多,除去一些内臣(宦官)、外臣、宫女、杂役、军队使用的房屋外,几乎涵盖了蜀王常常到达的所有地方。

王宫内除去日常办公的大殿,如承运殿、存心殿,以及祭祀用的山川社稷坛等,还有很多小一点的殿堂,如怀忠堂、思政堂、阅古堂、孝友堂、中和堂、德寿堂、德政堂等96间。王宫内建有许多风雨走廊,让蜀王无论天晴下雨,都可以很舒适地到达各处。轩可以让人随意驻足停留,都有好听的名字,如听琴轩、芝兰轩、耕乐轩、友鹤轩、清白轩等,共达147处。

王宫里有山有水,从独立的亭子可以推想其精致的园林环境,如岁寒亭、云山亭、松风亭、碧波亭、冰壶亭,有避暑的,也有赏雪的,有山坡上的,也有水中的,共56座。王宫中小的书斋很多,历代蜀王营造了一种随处可以学习的氛围,建设了思学斋、时习斋、经训斋、自警斋、养心斋、守一斋、慎德斋、克复斋等,共54处。比斋更大,比殿更小的是房和屋,有泉石山房、石田山房,有松云书屋、鹤林书屋、翠筠书屋,有桂林书舍、竹溪书舍、涌泉书舍,有云月山房、石屏山房,有兰室、虚白室、天香室,有水木居、水竹居、白云寮等等,总共房(屋)有31间(处)。

王宫里的标志性建筑,除了中轴线上的大殿和大门,还有一些高高的楼阁,方便蜀王移步异景,高低错落有致,眺望城墙以外,而无厌倦之心。这里面有专门修建的御书楼,也有符合整体设计的西雪楼、环翠楼、水月楼、山雨楼,还有功能性的藏书阁、秋声阁等,一共15座楼(阁)。成都高楼能望到的极限,据《方舆胜览》所记是“西眺雪岭、东望长松”。蜀王宫东侧长春苑内有环翠楼,据《环翠楼》所记“高楼尘不入,窗外好山横”,从“眉攒如黛绿,头出似螺青”来看,所望之山应为龙泉山。另一诗作《天香楼》则记载了王宫的夜生活:“高士忘眠知夜永,佳人低唱弄云和。飘飘紫雾浮帘幕,拂拂香风透绮罗。”蜀王以酒助兴,发出“百尺高楼同赏玩,肆筵酣饮兴如何”的感叹。

虽然喜欢呼朋唤友吟诗作画寻欢作乐,但蜀王也需要安静独处。王宫僻静处特意修建了一些清静雅洁的房舍,如林泉精舍、云溪精舍、翠屏精舍、水云精舍、松林精舍、碧云精舍、菊松精舍、竹茅精舍、鹫峰精舍等9处精舍。鹫峰精舍是宫内唯一用于佛教修行的建筑,惠王诗曰:“止水性空因了道,冷灰心定绝无玄,香岩百丈机锋在,妙处忘言不可传。”《翠屏精舍》则描述王宫中的假山“独爱高山列翠屏,故来静处构轩楹”,这就是后世所传王宫北侧的“煤山”。

王宫内还有一些很质朴的圆顶草屋,如默庵、啖蔗庵、竹石庵、拙庵、卧云庵、芷庵、云鹤庵等8处庵。此外还有专为蜀王炼药的丹房:菊泉丹房、紫芝丹室。“煌煌芝草护丹房,研石为炉竹作床”,显示炼丹师非常忙碌,“煮玉九旬生宝气,炼金五夜吐虹光”则表明效果也很好,孜孜以求的是“壶中都是长生药”,“道人从此即休粮”。

这些壮丽的王宫建筑,自然而然地让曹学佺发出“锦城佳丽蜀王宫”的赞叹。

成王打造长春苑

第九代蜀王成王朱让栩(1500-1547)精心经营了一处长春苑,甚至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长春竞辰稿》。明蜀王宫内宫庭苑之美,通过成王笔下的《长春苑记》,万般景象跃然于纸面:作为成王的私家花园,“形胜佳丽,内苑之地也”,“往来多慷慨兴怀”。地点是在“其东隅倚南”,即王宫的东南靠城墙边,远望是“青森碧茂,望之郁郁葱葱,气概非可纪其一也”。进入其中曲径通幽,道路绵长,“徐行迤逦,路入幽僻,竹径迂回,绵延不绝。”

长春苑一天早晚、一年四季,景致各有不同。在一天当中,早上“若夫朝暾初上,宿霭渐分,佳木环翠,山壑氤氤”。而到了傍晚,“又若落霞绚锦,众鸟归林,新月朦胧,万籁俱寂”。在一年当中,“四时之气,物色自不同也”。春季是“太昊执规,木德维新,青阳开动,万象融熙,花鸟喧欣,人情快乐,吟咏逸志”。夏季则“炎帝司衡,朱明注气,微风长养,赫日流光,居止凉亭,芰荷芬馥,爽襟舒怀”。秋季“少皞专矩,清商令时,阳行西陆,玉露零瀼,菊色争妍,东篱作赋,援集嘉宾”。冬季“颛顼权冬,水德应律,闭藏敛气,众芳摧折,梅雪竞光,小阁转炉,顺时避畏”。

太昊、炎帝、少皞、颛顼是中国上古的季节神,常与方位结合,又是方位神。蜀成王追求的是“以四时之政令,各得其时之静乐也”,“且如凭高纵目,临水观鱼,逍遥徜徉,随意所适,明月清风,足为伴侣之乐也。已而天外夕阳,翳云布暝,旋身踽踽,咸以乐尽兴阑,殊又不知已之乐意,胜有于无穷也”。这些非凡的建筑和景致,令长期居住山野的楚山绍琦禅师感到震撼,“琪花瑶草殊凡境,玉殿琼楼越净方”的赞誉一点也不为过。

新闻推荐

全国在建最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直达天府国际机场 地铁18号线 全线“洞通”

昨日,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4号盾构机在世纪城站-海昌路站1号风井接收端破土而出,标志着该线全线“洞通”。据悉,成都轨道交通1...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