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十景 两代蜀王的隔空对话

成都日报 2019-05-27 01:20 大字

九眼桥与回澜寺(《嘉庆华阳县志》,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

武侯祠(《嘉庆华阳县志》,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

杜甫草堂(《同治重修成都县志》,清同治十二年[1873])

胡开全/文 图片由作者提供

前期的明蜀王大都励精图治,将经营成都当作前赴后继的事业,历史上涌现了三位著名的贤王:第一代献王朱椿,第七代惠王朱申凿(1472-1493年任蜀王),第九代成王朱让栩(1510-1547年任蜀王)。他们的诗文记载了成都社会经济景况的变化,尤以惠王时期提出的“锦城十景”最为典型。惠王与成王前后间隔了约半个世纪,从二者诗文的隔空对话中,能看出成都经济的恢复发展,具有陈寅恪先生提倡的“以诗证史”典型意义。

浣花烟雨

成都城市的人文高度,接近两千年的是诸葛亮,一千多年前的是杜甫。明朝成都蜀王自然不会忽略,西郊的浣花溪是必去的,捐资筹款打造了“浣花烟雨”。于是乎城市文脉得以延续,时至今日,它们在成都的文化版图上仍然占据最显眼的位置。

惠王用“浣花溪上雨霏霏,笼竹含烟趣不稀,莺友远迷杨柳岸,鸥群顿失芰荷池”,告慰献王,并发出“此景天成尤胜画,辋川妙笔未为奇”的赞叹。同时,他也坦率地写下“惨淡难寻老杜祠”,显示对自己治下的成都名胜很不满意,为子孙指出将来努力的方向。于是蜀王们作出一系列规划措施,诸如改善交通、环境营造、引进商业和娱乐等。果然,到了惠王的孙子成王再来时,景象发生了巨大变化。成王为了回应惠王的鞭策,骄傲地写下“少城一曲浣花溪,窈窕鲁闻咫尺迷”,“寻幽青杖诗还赋,傍险银鞍酒更携”,彰显出明代中期成都城市的富足,从少城出发直到浣花溪,一路都是翠竹亭亭、红叶冉冉、银鞍美酒、歌舞升平、吟诗诵赋之声此起彼伏。

龟城春色

经济文化的繁荣有赖于城池的坚固,而成都筑城史有个特殊现象,城墙正南正北要垮塌,传说是沿着神龟爬行的线路修才稳固,于是又称龟城,并在西门高高的张仪楼附近衍生出 “龟城春色”,惠王诗中“云连雉堞锦官城,曵尾灵龟始筑城”就是用此典故。惠王秉承先王遗志,眼中的城池是“二月阳和风景好,金汤永固乐昇平”,先将带有防御性质的城墙筑得高高的,为力保蜀国一方平安,为大明江山永固作出了贡献。

后世蜀王府对成都城市建设的贡献,逐渐被外界普遍认可,蜀藩也上升到宗藩首善、首富,天下富豪地位。在成王的经营下,成都城呈现“锦地绣天花作国,金绳玉局宝为枢”的繁荣景象。登高远眺,城市布局井然有序,“煦景朝融蔼九衙,无边春意徧三嵎”的格局显然让蜀王志得意满。成王骄傲地告诉先王:“巴歈好奏昇平曲,不是三分旧蜀都”,成都不再是百废待兴的旧局面,不再是时时提防的弱势,已经富裕强盛起来了。

市桥官柳

成都经济繁荣的表现,除城市建筑外,最活跃的是频繁交易的市。而西南郊的市桥又名冲星桥,由于人口密集,使得“市桥官柳”也成为成都标志性的十景之一。唐代杜甫在《西郊》诗里有“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之句,引得明蜀成王有“千古风流仰杜公”之叹。经过明朝几代蜀王经营,成了惠王笔下的“杨柳依依拂画桥,东风来往任飘摇。雕栏轻拂黄金缕,石柱低垂碧玉条”。在成都历史上,十二个月份都约定俗成有“市”,如著名的蚕市、花市、布市、药市、鸟市、海椒市、牛市、骡马市、珠宝市……逐一恢复后,南来北往,万商云集,商贸的繁荣提高了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

到了成王时期,民富国强,商贾子弟更是引领一种时尚潮流,街边柳树繁茂葳蕤,如浪如烟,公子小姐驾乘宝马香车穿梭其间,形成“拾翠佳人停绣幰,踏青公子驻花骢”的繁华景象。坐花车的大家闺秀和骑骏马的富贵公子经常出现在桥头,显示经过几代人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一些财力殷实的家族。

草堂晚眺

浣花溪是泛指,核心景区则是“草堂晚眺”。杜甫和草堂的相遇是共襄盛举,是氤氲成祥,是天地清明。成都的名胜经过几代蜀王的经营,从惠王的“晚来纵目兴萧然”,检讨“遗诗满壁传千古,犹有文光烛上天”。到成王时期,经过众人奋发图强,终于转变为“少陵遗迹未荒凉”,近景是“当年结构幽栖地,千载风骚翰墨场”,而且“南浦云通西阁月,雪山白映锦城黄”,还能借景成趣。这显示文教事业的发展进步,人们已经从物质文明丰收进步到追求精神文明了,诗作丰富的局面自然而然形成。

霁川野渡

城东南有“霁川野渡”。渡口芦雁飞雪,渔舟唱晚,熙来攘往的是画舫小艇,万里客船;港汊深处,是相依为命的渔夫和鱼鹰。当然渡口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惠王时期还是“川水澄鲜一派流,行人待渡立沙头”,是个“北来南去何时歇”功能单一的渡口,“翠柳临波覆小舟”则显示当时的渡船还很小。而到成王时期已经发展成集渡口和餐饮为一体的码头,“倚棹闲看横渡日,鸣桡喜见放舟时”,显示渡船比较大,棹工很悠闲地待客满后才放渡。而旁边的商家则“估客晚来凝望处,梨花沽酒趁青旗”,显示渡口人流量激增,甚至开起了酒店,客人来晚了,店家还要张望一下。餐饮业的发展,也从侧面反映出经济进步,让成都人可以放慢脚步来品味诗意的成都。

墨池怀古

少城西南角的墨池是西汉文学家扬雄读书洗笔的地方,因扬雄大名,有了十景之一的 “墨池怀古”。扬雄字子云,子云宅又叫草玄堂,后人称为子云亭。扬雄奋发诵书,笔耕不辍,事后在草玄堂边的水池涤洗笔砚,久而久之,留下了文化凭吊之所——洗墨池。蜀王作为一方诸侯,对有争议的人物,总是有自己的褒贬。因为扬雄有帮助王莽篡权的“劣迹”,惠王不客气地指出其“背汉岂能希往圣,美新因此玷先贤。问奇载酒成何事,投阁危身亦可怜”,但扬雄毕竟是汉赋大家,对成都文风还是有积极影响,成王还是鼓励市民一方面要追求仕进,彰显自己和家族的更高荣誉;另一方面又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于是写下“鸿都富贵烟云过,天禄声名日月悬,更喜榜书存海岳,高山不尽仰先贤”。

橘井秋香

“橘井秋香”,是民国时期成都市民仍能在市中心欣赏的美景,李劼人先生就曾回忆称“橘井秋香”是民国时期成都的“八大景观”之一。橘井别名菊井,冷宫清寂,传说菊香越壕墙而出,飘至如今的天府广场,就连蜀王宫内的惠王也称:“嗅英举子登科第,饮水高人益寿年”。而成王的诗句中在色彩和意境上更有提升,如“锦里清飚报素商,内亭深院晚云凉”,“入镜灵漪江夏色,御风神冽洞庭香”,这也可看作是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情趣上的进步。

閟宫古柏

武侯祠是成都的又一核心景区,历代文人对“閟宫古柏”多有咏吟。李商隐诗云:“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君臣合庙的武侯祠,在惠王笔下是“明良际遇有遗宫”,“古柏森严入望中”则说森柏化精成仙,垂望着三国后的风雨江山,孱弱子民,感慨国家稳固需要忠肝义胆的栋梁之才,“栋梁国器真堪用,铁石忠心自不同”。对于诸葛亮,成王仰望其气概“吞吴气护龙髯老,灭魏心穿蚁宝新”,回头观照自己的子民要“千载冰霜留劲节,两川风雨长苍鳞”,而他本人则希望“培植殷勤更有人”。从仰慕到实干,体现先精神后物质,物质发展后又反哺精神的过程。

岷山晴雪

成都自古有“蜀犬吠日”的说法,晴空万里是成都人最喜欢的天气,“夜夜东山衔月,日日西山横雪”是最大的期盼。古人跟现代人一样觉得能望见西方的雪山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于是有了“岷山晴雪”。惠王的笔透露其经营成都时的小心谨慎,如“千仞巍巍明月出,万重岌岌白云低”,自己一心为公,勤政为民,目标是“千秋永镇邦基固,国政馀闲一品题”。

到成王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根基的深厚,诗中意象则要大气磅礴得多,“晴日高明雪色新,接天雄镇迥嶙峋,乾坤万里银关固,巴蜀千秋玉塞屯”。尤其是成王成竹在胸的“朱楼几许云天阔,倚遍雕阑独岸巾”,显示对治理成就颇有几分满意自得。

昭觉晓钟

成都作为文化重镇,寺庙和道观林立,北郊名刹昭觉寺传来的“昭觉晓钟”也是一景。晨钟暮鼓能给城市带来一种别样的宁静,但相同的钟声,在不同的时代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惠王觉得是“月夜扣时心地警,霜天撞处梦魂惊”,显示一种时时警醒的状态;而到了成王则是“残星寥落晨鸦起,斜汉逶迤候雁回”的自然循环,甚至还可以是“江绕鱼凫仙棹发,桥临驷马使车催”的安稳休闲。可以想象到成王时期,成都百姓的生活应该很惬意。

新闻推荐

他用笔用心去捂热 一个一个民间建筑

文/若峰季富政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有点无法把他的样子和他的身份联系在一起。他的身份是西南交大“王牌院系”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