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北角首次发现古城墙 被证实为唐宋以来成都罗城城墙为成都城市格局提供了实物资料

成都日报 2019-05-21 06:45 大字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通锦桥附近发现唐、明、清代三个时期的城墙

昨日,记者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18年10月至今,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通锦桥附近发现唐、明、清代三个时期的城墙。这是考古人员首次在成都市西北角发现古城墙,并证实为唐宋以来成都罗城城墙。这些城墙将被原址保护,展示成都深厚历史底蕴。

考古发现唐、明、清城墙

这里是成都罗城

据考古现场负责人江滔介绍,此次发掘出的城墙最早筑于晚唐时期,残存长度约170米,宽8.9-12米。“整个墙体内为夯土,外砌包砖,夯土残高约1.6米。”江滔介绍,包砖的砌法是先挖基槽,在槽内筑一层夯土,再在夯土上铺一层泥夹卵石,其上再砌包砖。外墙一侧有散水,宽约1米,铺法规整,分斜铺、平铺两种构建方式,散水外侧以丁砖固定。

修筑城墙为何会用到“散水”?江滔介绍,南方因为多雨,加上土质不好,所以修建城墙时,夯土外会加包砖,城墙底部还会修建散水,作用是保护墙体,以免雨水冲刷墙基。”

江滔介绍,之后成都的城墙都是在唐代的基础上修建的。明代城墙仅见夯土墙体,叠压于唐代城墙两侧,未见包砖。清代城墙在唐宋时期城墙垮塌堆积基础上修建,仅存北侧基础,墙体及砖墙均已不存。“这是我们首次在成都西北角发掘出古城墙,随着城墙外饮马河走向,整个城墙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

城墙将进行原址保护

展示成都历史底蕴

成都古城墙修筑的年代,是从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年)秦国灭蜀以后建“大城”和“少城”开始的。到了唐代末年罗城的修筑,才奠定了以后一千多年成都城市的基本格局。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成都西北角的古城墙再现,让从前只能从文献记载了解的城市历史,显现出真容。

斑驳的城墙一角,裸露出的城墙砖花纹清晰可见,充满汉代、六朝的特色。江滔介绍,唐代中期以后,南诏政权多次进攻四川。出于防务需要,高骈修筑罗城。修筑城墙使用的大部分是汉、六朝的墓砖及旧砖等,证实了文献中记载高骈下令发掘古冢的史料。

“在文献上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记载,高骈在修筑城墙时,龙女曾托梦给他,请他将祠置于城外。所以这部分的城墙内收,变成东西向。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城墙内收的原因可能还是和地形地势有关。”江滔说道。

据介绍,未来这段城墙遗址将进行原址保护。这次发掘为研究成都古城墙不同时期的变迁过程、位置和修建方式等进一步补充了资料,也是研究成都城市与社会面貌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本报记者 李雪艳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能吃能看能听的 “三大炮”

外国嘉宾体验制作“三大炮”“三大炮”是外国游客和成都市民在各种节会上常常见到的成都特色小吃,近年来,“三大炮”还走出...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