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人的美食节享美酒吃“火锅”
商周古蜀陶三足盉,可能是酒器或者水器
在金沙遗址的生活区出土的一件农用工具——木耜,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木质农具,被称为“农耕之祖”,也是成都平原稻作农业发达兴盛的重要物证
距今4500年前的宝墩文化早期,来自长江中游的水稻就已经传播到了成都平原。
距今3000年前,成都平原稻作农业发达,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木耜”,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木质农具,被称为“农耕之祖”。
近40年来,考古学家一锹一铲,让古蜀人从4500年前的蛮荒岁月中渐露真容,也使我们对于先民的生活场景有了更具体的想象。
壹 稻花香里说丰年
当一望无际的水稻丰收时,居住在宝墩古城里的古蜀先民,欢度了他们的第一个美食节。
在4500年前一个夏日宁静的夜晚,平原上,炊烟袅袅升起,燧石点燃的火堆在欢腾地跳跃,养肥的家猪被架在火堆上,陶罐里咕嘟咕嘟作响,空气中飘来猪肉和稻米幸福的香味。
在潮湿的成都平原上,从黄河流域带来的黄灿灿的小米难以丰产,而且洪水常常冲毁庄稼、冲垮房屋,古蜀人被迫一次又一次地迁徙,直到有一天,一群来自长江中游的陌生人来到这里,带来了稻米的种子和筑城的技术。
成都平原曾经河流纵横,随着气候变化,很多河道干涸,宝墩人在地势低洼处种植水稻,在较高的地方种植粟和黍,他们修筑起竹骨泥墙的房屋,修建坚固的城墙抵御洪水,挖掘宽阔的壕沟泄洪。
在难得的风调雨顺的好年景里,丰收的稻谷会被贮存在陶罐里。一堆堆篝火升起来了,人们在宝墩城中心的大殿敬神之后,开始唱歌跳舞。稻田里,蛙声一片。
这是古蜀人来到成都平原之后难得的美食节,这样一个时光的片断,虽然早已在记忆长河中消失,也许有一天,人们从地下挖出的陶罐上,能看到当时的欢腾场景。
贰 庆功会上花椒煮“火锅”
距今3000年前,居住在金沙的杜宇王子民已经不记得,他们的祖先曾经经历过怎样严寒的岁月。他们生活的那个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有的时候,接连好几个月都下雨。稻田里庄稼长得很茂盛,城池周围生长着参天的榕树,古木葱茏。大批象群沿着河流从成都平原上经过。古蜀人的石矛石戈,刺破了象群的悠闲。身经百战的蜀国军队,带回上百根象牙作为战利品,供奉于众神之前。
一举战胜了凶猛的大象,古蜀国上上下下一片欢腾。在严肃的祭神仪式之后,古蜀国开始欢庆这一胜利,又一次美食节开场了。杜宇王下令,打开美酒陈酿,一醉方休。于是,一排排1米多高的大陶罐启封了,这些陶罐里都是酿造多年的美酒。自从杜宇王带领大家以成都为都邑,大力发展农业,稻谷年年丰收,收获的粮食吃不完,经发酵制成美酒。陶杯、陶盎、高领罐、小平底罐、陶瓮、陶缸、陶壶……古蜀人用于饮酒的陶器真是数不胜数。杜宇王和他的巫师们席地而坐,以“火锅”来庆祝胜利,他们面前摆放着陶三足炊器,炊器下面生着火,炊器里咕嘟咕嘟烹煮着肉类,这是用花椒烹制的一道美味,一定要尽情享用。
3000年后,考古学家用在灰坑里找到的碎片,重新拼出了那只陶罐。在泥土里,考古学家还找到了两三颗花椒。
叁 商周的农耕之祖
彼时,成都平原稻作农业发达兴盛,在金沙遗址还出土了目前我国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木质农具木耜,被称为“农耕之祖”。这件木耜外形看起来很像现在的铲子,长1.42米,由一块整木制成,为一种翻土的农作工具。由于木质器物非常容易腐朽,很难保存下来,因此在考古中发现极少。出土后,文物保护专家采用脱水、加固、着色等技术,耗费4年时间,终于成功地让木耜的硬度、质地恢复到了最初状态,如今,这件木耜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本报记者 汪兰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新闻推荐
一只大熊猫出现在你面前,你能马上叫出它的名字吗?近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消息,大熊猫个体识别技术迎来关键突破。其...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