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能手吴恒泰

攀枝花日报 2019-05-17 07:01 大字
□张亮

把“八闯将”的名号亮一下,会发现很有意思。“穿山虎”“社会主义铁牛”“铁人”“快速掘进工”“运输尖兵”“炉窖铁兵”“革新能手”“设计标兵”。单从名号来看,“穿山虎”和“快速掘进工”估计是同一工种,如果其他都能靠不怕苦不怕累、豁出命来干的话,“革新能手”和“设计标兵”就不仅仅靠流汗流血那么简单了。

吴恒泰技术高超,脑子好使,1964年从成都送变电工程处调入渡口时就已经是一名中共党员了。他从1952年在重庆电力修配厂参加工作以来,在别人眼中如洪水猛兽般的高压电就像他的兄弟一样亲。他从成都变电工程处带领着200多人的队伍和两台柴油发电机组,坐着几辆大卡车来到渡口。

三线建设需要舍得一身剐、敢移山动河的好汉,也同样需要一身技术闯天涯的英雄。吴恒泰有这能力,把这两者统一起来。他人生的成功,可以给我们若干启示。

对有些人而言,成为模范成为先进是基于付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更大;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模范或先进的作用是能够解决问题。面对棘手的问题,其他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

吴恒泰他们一到渡口市,就接受了架设大渡口到灰老沟煤矿10千伏线路的任务。建设伊始,分工是粗放型的。吴恒泰带领的是一个送变电班,在他们架设高压线之前,本应该还有一个团队设计高压线路,但是没有。换成今天,会不会有人就以此为借口撂挑子?如果吴恒泰当时撂挑子,就没有后来他成为“八闯将”之一什么事了。

吴恒泰带着几个人,带足几天的干粮翻山越岭勘探而去。不辞辛苦历来是建设者摆脱困境不多的办法。他们根据地理地形确定了高压线路的走向,绘制了架设高压线路的施工图纸。

从大渡口到灰老沟相隔十几公里,连人走的路都没有,更别说要运输高压线杆(当时是从山林里砍伐大圆木充当)和笨重的高压线材料了。金沙江水没心没肺地流着。站在高山上的吴恒泰紧锁着眉头,山风吹开了他的眉头,他终于想到了办法——用高山来做支撑点,架设空中索道。空中索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吴恒泰后来说架设空中索道并不算什么,他当年还有个更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利用气球在金沙江峡谷中漂移运输,不过由于成本太高最终没有能够实施。

发明索道运输成了一个契机,这个契机推着他置身建设洪流,从头脑刮起风暴,逐渐接近解决更多新问题的边缘。

1966年初,渡口市建设工地劳动正酣。吴恒泰面临的新问题出现了,高山峡谷地,跨度大出奇。由于金沙江两岸都是山峰和沟壑,高压线的跨度只能随着自然距离而定,常常距离超长,而在架设超长的高压线时,线路接头需要特别的牢固。

解决新问题的基础有时靠的是经验,有时靠的是看似天马行空的想象,更多的是这两者的结合。普通的连接方法常常失效是因为接头处的力量不够,什么的力量足够大?吴恒泰想到了炸药。寻常的想法是炸药在爆破瞬间可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而吴恒泰想的是把这个力量用于挤压高压线头,让接头牢固结合成一体。

他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沉浸在对成功的巨大企盼中,当然一个又一个的失败也接踵而来,而他则站起来,狠狠地把那些失败一个一个打倒。

第二天清晨,吴恒泰找到仓库管理员,找来相应的材料开始试验。他用一节无缝钢管套牢两节线头,再在管内填充炸药、雷管,实施爆破,爆破的结果是线头被炸得荡然无存。

和大多数发明一样,发明者总是对成功期望过高,对失败估计不足。同样,和大多数后来大获成功的发明一样,发明者吴恒泰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和思考。他需要的是,恰到好处的能量将线头金属挤压粉碎结合成一体,能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走向毁灭。

经过专业人士的指点,吴恒泰一头钻进炸药的世界。他得了解它们的特性,知道看似都是软绵绵的身体里蕴藏的能量却又不同。他更换了炸药,这次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爆炸声“嘣”的一下刚喊完,两节线头牢牢咬在一起。这个发明后来被命名为“爆炸压接法”。

这个发明被吴恒泰用在架设35千伏的渡仁线上,大获成功。之后,爆炸压接法被应用到了所有攀枝花的高压线连接中,加快了攀枝花电力建设的步伐。荣誉也纷至沓来,最让吴恒泰引为自豪的是,1966年2月28日,渡口总指挥部、总指挥部政治部在会战誓师大会上命名“八闯将”“六金花”,吴恒泰作为“八闯将”之一,被授予“革新能手”光荣称号。

吴恒泰记得,1964年在成都送变电工程处的坝子里,他们整装待发。一个退伍军人模样的人对他们动员说:这是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需要,你们就要出发,你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你们要去参加一场大会战,那里正在开辟荒山野岭,国家要在横断山脉的一处大山里建设一个反攻帝国主义的战略基地。那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现在各路大军正聚集在那里进行“三通一平”,你们的任务就是要让那里通电!大家不要怕大山,也不要怕荒无人烟,任务完成后你们还要回到成都,成都需要你们,成都的电力工作离不开你们。现在你们出发!

送变电工程队伍完成了“三线五站”的建设任务,但吴恒泰响应渡口总指挥部的号召留了下来,继续参加三线建设。他的人生从此与攀枝花连在了一起。

新闻推荐

建立“城市超人”补给站成华区群团服务中心来报名了

上周,本报联合成都市邮政管理局、菜鸟网络共同发起征集,向全市征集场地为快递员们建立爱心驿站——“城市超人补给站”,引发...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