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救助管理站业务科人员李涛:坚守一线17年 当好救助对象归家路上的摆渡人

成都日报 2019-05-01 02:49 大字

救助管理站,它到底是干什么的,会做哪些事?这个与大多数人生活很少发生交集的地方,但又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了解一线救助工作人员的酸甜苦辣,记者走进了成都市救助管理站,通过业务科人员李涛的日常工作,慢慢品味到了一个个温情而感人的故事。

李涛说,救助站的工作是为有需求的困难群众提供临时性帮困解难的地方。他日常的工作就是做好救助对象的求助接待和离站分流工作。按照救助服务流程,救助对象会先通过业务接待窗口寻求帮助;窗口的工作人员都会耐心地做好救助政策宣讲,结合求助对象的需要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讲解,让有意愿并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得到及时救助;并建立救助对象的档案,将救助对象送入生活区持续开展后续服务。

接着,他们要着手为救助对象的返乡分流协调汽车、火车客运站购票,并对救助对象分类资助,与各救助站接洽安排工作人员将行动不便的救助对象、未成年人护送到户籍所在地的救助站,完成交接。“遇到情况特殊和问题复杂的救助对象时,工作难度就更大。”李涛坦言。

“每一个救助对象在流浪的过程中、被救助的过程中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问题,需要我们展开深度的救助和服务拓展。”这一过程中,李涛曾经坐火车硬座三天两夜把救助对象送回老家,下车时两脚都已肿胀;也曾去到哈尔滨实地走访,给救助对象的家人进行沟通、调解家庭矛盾,做好救助对象的接收和照料工作;还经常半夜接到护送任务或接收任务。“节假日不休,24小时值班,我们要保证第一时间,服务到需要帮助的人。”李涛说。

坚守岗位17年,“把任务完成得更好,让群众满意”成为他的工作守则。问及是什么原因让他得以坚持,李涛说不过是“本分”二字。干一行,就爱一行。另一方面,当他看到一些人的人生轨迹可能正因他们的救助而改变时,也会觉得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这,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本报记者 缪梦羽

新闻推荐

成都锦江区展出劳动者影像

本报讯4月29日,在成都中粮鸿云·悦街,一场别致的影像展拉开帷幕,50余幅精美图片聚焦14名来自不同行业的优秀劳动者,定格了他...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