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首期主讲嘉宾面对面吴幼章:数十年心力一本书
如果说,中国有一项体育竞技项目一直屹立于世界之巅,同时又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历史传承,并且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那么,这项运动非中国象棋莫属。今年3月,《象棋简史》付梓面世。国内出版的首本象棋通史,讲述了象棋从孕育定型至今3000多年的发展史,昭示了象棋的身世之谜、身份之争和生长之疑,并带我们一起浏览和品味古老象棋的跌宕起伏和前世今生。
很难想象,这本40余万字的巨著,竟是以一人之力完成的。成都棋院院长蒋全胜在序言里说,“我一直认为,写出有史以来第一部象棋通史,应是在中国象棋协会的领导下,由业内人士集思广益方可完成的使命。而师兄凭一己之力,竟能功成于先,实在是可喜可贺亦可贵。”蒋全胜所说的“师兄”,正是本书的作者吴幼章,“一位业余棋人完成了专业棋人尚未完成的任务。”
昨天下午,在吴幼章先生的家里,记者采访了这位为象棋倾尽一生所爱的棋人。他的家在美丽的沱江河边,整整一层楼几乎就是一个小型的象棋陈列室,一边墙壁上重叠着他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各种材质款式的珍品象棋棋具,象棋书籍杂志更是不计其数。他向记者讲述了完成这部巨著的前前后后,是一个怎样典型的厚积薄发的故事。
父亲的教诲
动笔于2017年,2018年下半年交付书稿,写作时间仅仅一年半。吴幼章告诉记者,真正筹备酝酿《象棋简史》得从小时候说起,“还是五六岁的孩童时期,父亲就教我下棋,半年后,他就已经不是我的对手,七岁以后,好胜而孤傲的父亲,就再也没有和我下过一盘棋。但是,每当我下棋的时候,他会一直站在我旁边默默观战。”棋力不断提升的吴幼章,读初中后,进入了成都棋校三级班,和蒋全胜(现成都棋院院长)、刘健(蜀中象棋三剑客刘剑青之子)、曾绍东(现成都时代出版社社长、《象棋简史》责任编辑)成为同门师兄弟。“父亲当时只说了一句话,‘好好下,争取下出名堂来。’阴差阳错,后来高考恢复,我上了大学,错失进入专业队的机会。父亲失望之余又说了一句‘下了这么多年棋,别丢了就是’。”
写书的动力
从此,在棋上“要有点名堂”和“别丢了”的父训,就成了吴幼章多年来挥之不去的心结。“我也曾有过夺得省冠军、全国冠军,拿特级大师的心气,虽然没有进省队,但要有点名堂这份心情,没有变。这个时候,我就有了写一点象棋的东西,于此生之中在棋上有点建树的强烈愿望。”吴幼章表示,从1982年参加工作起,“我订阅了几乎所有的象棋报刊杂志,直到现在,没有中断过,这长达30多年的积累,现在已经有了几大箱。”从2015年起,吴幼章开始全力以赴地整理这些资料,先全部重新阅读一遍,再做了资料索引卡片,历时一年有余,也是厚厚的一大本。而正当动笔之际,也许是因为长时间伏案工作和弯腰整理资料,2017年6月,吴幼章腰椎病突发,这本书前半部竟是趴在病床上完成的。曹雪芹说“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吴幼章的这部心血著作也是历尽艰辛而完成的。“写完最后一个字,感觉有点心酸,我没有辜负父亲所说的‘要有点名堂’,这也了却了我一生的心结。”
历史须真实
吴幼章先生今年61岁,这部40余万字的著作他全部用电子手写板完成,难度可想而知。“夫人说我命都不要了,”他淡淡一笑,“其实最困难的还不是身体疾病,最困难的还是资料搜集。毕竟历史不能自己原创想象,历史必须还原真实。”吴幼章在后记里这样说,“原亚象联副会长吕罗拔先生说,‘象棋是不生则死的学问,是间不容发的挑战,正像人生一样,我们要迎接它,不是躲避它,假如它是堕落的,那是因为我们不奋发,不进取;假如它是无敌的,那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抱负。’能为这样一门令人心醉的艺术和象征世事人生的学问做点事,我是应当的,值得的,更是欣慰的,自豪的。”
象棋有三问
4月25日,吴幼章将走进2019年首期“锦观·棋城讲坛”,他将为现场200位学子带来“象棋三问”的文化讲座。吴幼章告诉记者,他将从3个方面予以阐述,第一,象棋是什么;第二,象棋的根源在哪里;第三,象棋应该怎样学。三问象棋,深入浅出,将从古老的文化艺术,到如今的网络时代,以及讲述众多的名人故事、经典名局,一一揭开象棋的神秘面纱。并且,他还将带来10本《象棋简史》,签名赠送现场十位获奖听众。
【人物简介】
吴幼章 1958年出生。高级讲师。两届成都区(市)县象棋个人赛冠军获得者,棋协大师。其所带学生吴优、刘春、吴一苇、吴一鹭、梅峰等曾分别获得象棋全国及省、市少年冠、亚军及优胜名次。现任成都市棋类运动协会副主席,并兼任成都市棋艺学院客座教授,讲授《象棋史》《象棋文化》《象棋实战》等课程。著有《象棋简史》等。
象棋简史 亦庄亦趣
这本《象棋简史》有四大特点并且亦庄亦趣,棋友们完全可以很开心地看完,并收获颇多。
第一个特点是“全”。它叙述了上自象棋起源的春秋乃至夏末,下至象棋流变至今的2017年乃至2018年,跨度达上下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称得上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象棋通史。这在之前的象棋史著中还是第一部。同时在附篇中,本书罗列了诸多象棋资料,从古到今,从人到事,从棋具到棋谱,从象坛之最到棋联荟萃,收罗之全也是现有棋史书籍之首。
第二个特点是“真”。真实是史书的生命。本书所涉史料作者表示尽量做到了有出处有依据有印证,以保证本书可信度。
第三个特点是“明”。本书叙史简明,语言明快,体现出了“简史”的应有特色。
第四个特点是“趣”。诚如作者于绪论中所言,“作为史书,除了要有躯干骨骼,还应有血肉经络。若没有躯干,这历史就没了支撑;而没了血肉,这历史便没了温度”。为了增加棋史的温度,作者在理清棋史脉络的同时,还描写了许多细节,即棋人棋事的描写。这种点线结合的写法,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也是史书写法上的一种创新之举。而且在附篇中作者还罗列了众多的棋坛趣闻轶事和棋联欣赏点评,为本书增添许多意趣。
本报记者 赵婷 摄影 马丁
新闻推荐
4台盾构机同时穿越富水地质 率先完成双线“洞通”中铁十局成都地铁9号线创奇迹
4月12日,从中铁十局成都地铁项目部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成都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武青南路站至簇桥站盾构区间双线贯通...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