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游记

铜川日报 2019-04-10 00:00 大字

仿佛一夜之间,大街小巷都在传唱赵雷的那首《成都》,慵懒的曲风和道不清的情感,暖暖地击中听者心头最柔软的地方。一直想着去成都走一走,触摸一下这座城市的灵秀。

说走就走,经过十二个小时的长途奔袭,到达目的地已是晚上九点多,寸土寸金的春熙路上,熙熙攘攘,流光溢彩,这里可以看到艺术引领时尚,美食、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太古里的时尚与古老得到统一,有一种在时空里来回穿梭的错觉。IFS气度非凡,著名的PANDA商城外面,抬头就可以仰望那只趴在优衣库边上的熊猫,四川报社的霓虹灯牌在夜色中有一种温暖的力量。

来成都不能不去武侯祠。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庙。它本名叫做“汉昭烈庙”,是纪念刘备的庙。清初重建的武侯祠是刘备庙的旧址,只是瞻仰诸葛亮的人比较多,因此被人们称为“武侯祠”。后人认为不能喧宾夺主,所以正门上悬挂的牌匾是“汉昭烈庙”,供奉诸葛亮的祠堂悬挂“武侯祠”。

武侯祠大门内有一通碑,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所立,由唐代宰相裴度撰写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镌刻,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后面的“三义庙”内的塑像无声诉说着“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关云长单刀赴会”“玄德智娶孙夫人”的动人故事,君贤臣忠,值得后人瞻仰。

武侯祠内颇有苏州园林的韵味。整个景区清静优雅,游者或坐或行,闲散、安静,成都这座城市的悠闲从容可见一斑。从诸葛亮殿出来,西边就是刘备和两位夫人的合葬墓———惠陵。它与武侯祠之间就是著名的红墙夹道。曲折迂回的红墙幽静、神秘,如果时间正好,阳光会透过竹林映在红墙上,形成斑驳的影子,红墙、翠竹和影子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纷纷扰扰的三国,刀光剑影都已暗淡,鼓角争鸣也已远去,红墙夹道里的温柔和幽静,成为萦绕心头的疼惜。

与武侯祠一墙之隔就是锦里,这里号称是成都的“清明上河图”。锦里的气质就一个字:慢。随处可见的茶馆从中午到晚上生意红火,一壶茶可以坐半天,三五个朋友坐一起摆龙门阵或者打麻将。人们气定神闲,悠然舒畅,荷花池里绿叶如盖,穿戏服的女子热情地招揽看客,古老与现代交汇,有一种恍惚的美。整条街道都是小吃和手工艺品。行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看着身边悠哉游哉的游客,忽然很想穿一件汉服,撑着油纸伞,衣袂飘然,走在这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回到那个“慢”年代。

这里有著名的“三大炮”。在古街行走,不时能听到“通通通”三声,寻声望去,只见一个人把熬制好的糯米团子扔到一个盛满了米粉的大簸箕里,发出“通通通”的声响。小吃很多,“万丝饼”唇齿留香,菠萝饭香糯绵软,这里是吃货的天堂。

宽窄巷子是清朝的古街道。古老和现代在这里交汇。东西向并列的三条老街分别是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宽巷子是成都人的“闲生活”。随处可见的茶馆、别具一格的客栈、街边矗立的梧桐树,都在诉说那份安逸宁静。窄巷子重点在“慢”,是一种院落文化,通体透着一个慢字,是成都人的生活态度。而井巷子则代表了现代。酒吧、夜店、甜品店、洋楼、教堂,这里是一个多元文化区域。宽窄巷子虽然保留着旧时代的外貌,但骨子里已换了朝代,现代商业与古建筑的交错,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商业街。

这里成为了游客的集散地,位于城市腹地的小巷子已不再宁静,但如果放慢脚步,依然能找到一些舒适的角度,保留着不一样的美。老式楼房呈现着灰色的基调,临街的水吧、咖啡屋则风情而浪漫。

匆匆的成都小游之行结束了,对于远道而来的人来说,这些具有历史痕迹的建筑是打开这座城市最简单的途径。但一个城市的文化不是一两天能领悟的,那些隐匿在小巷深处的美食,赵雷歌里的玉林路等等,都需要长时间去触摸去体会。

我还会来的,成都。(李国芹)

新闻推荐

秦天林:厚积苍润 写尽深远

□杨蜀连艺术简历秦天林,1942年出生于成都。1963年毕业于成都美术学校。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四川省美协会员,四川...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