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受助者 十年后的志愿者

四川工人日报 2019-03-06 11:32 大字

3月4日,在成都石室中学的操场上,杜灿灿正在向孩子们分享她的志愿服务经历。“在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我把象征着雷锋精神的红丝带传递给北湖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愿我们一起努力,让雷锋成为我们每一个人最响亮的名字!”说完,杜灿灿将手上的红丝带系在会旗下端,圆满结束这次志愿服务精神的传递。

杜灿灿是成都公益组织“爱有戏”负责人,现已从事志愿者服务10余年,曾获得“全国青联委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四川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称号。其实,杜灿灿还有另外一个身份——“5·12”汶川地震的幸存者。

“那时我是北川中学的一名学生,从未设想自己的未来会和‘志愿服务’紧紧相连。”杜灿灿说,在汶川地震中,她目睹了生命的逝去和家庭的离散,感到无比悲痛。但比悲痛更让她刻骨铭心的,是那些因争分夺秒而不知疲惫、因救死扶伤而忘记自己的救援人员们,他们的无私帮助和博大爱心,让杜灿灿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种身份叫志愿者。

从走入大学校门开始,杜灿灿便参加各种公益事业,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无偿献血小分队的一员;拍摄微电影宣传志愿服务;参加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帮助社区居民创业就业……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志愿者团队的一员。2012年,杜灿灿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注册了爱有戏社会文化发展中心,从此,杜灿灿便将公益作为了自己的事业,不仅成为了一名职业公益人,同时也是一名专业社工。“现在我的机构里面有230名和我一样的社工,以专业的工作方法帮助困难人群、促进环境保护、动员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等。”

“爱有戏”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社区居民。杜灿灿作为一名社工,她几乎没有时间休息,还经常“受委屈”,“一开始,居民并不信任我们,直接‘被骂出来’是常有的事。”杜灿灿回忆有一次在走访社区时,看到很多居民围在一起聊天,原本想加入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没想到,当她刚张口介绍自己时,却被一位阿姨怀疑是“骗子”。这种不信任和排斥并没有让杜灿灿丧失信心,“这一天那位阿姨没有接受我,但是,我第二天又去了,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最终阿姨被我的诚心打动了,不仅接纳了我,还主动给我推荐社区里的困难家庭。”杜灿灿笑着说。

在杜灿灿眼中,只要是内心里想做的事情,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杜灿灿说:“受恩于人,当结草衔环。十年前,志愿者们帮助了我;十年后,我也成为一名志愿者,帮助更多人,让他们也能看到生的希望。”

本报记者 邓霞/文由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尽孝不远游□刘珍

三八节将至,朋友约我去泰国,跟团,七天双飞只要两千多。很想去,倒不是因为便宜,实在是自己走过的地方太少了。不说出国,出省都只...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