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孝不远游□刘 珍

德阳日报 2019-03-06 09:25 大字

三八节将至,朋友约我去泰国,跟团,七天双飞只要两千多。很想去,倒不是因为便宜,实在是自己走过的地方太少了。不说出国,出省都只到过武汉,还是沾了在武大读书的儿子的光。但是,七天的时间让我望而却步,总感觉有太多的事放不下,走不开……

虽说铺子已搬到家里,但我经营的兽药,母亲不懂,父亲更不懂。有人拿了药不给钱,说下次来给,父亲也会相信,任由别人离开。问他认识不,他说不认识,别人说了下次来肯定就会下次来的。这样的例子,不止一次两次。多几次后,母亲便说父亲,如果我不在家,宁愿把铺子关了不做生意,都比倒赔钱好。铺子关一两天,还好,有铁杆的客户等也要等到我回来。但是一关就七天,我不敢拿客户的耐心来赌。就算他们能等,他们生了病的鸡啊鸭啊却不能等的。

母亲一直信奉“黄荆条子出好人”的古训,从小用棍棒教育着我和妹妹。我是老大,挨打受骂更是常事。母亲在我眼里,就是一个专制的封建式家长,我表面敬畏着,内心却一直想着要挣脱。也曾真正挣脱过,自己跑到成都找了个保姆的活干。那时我刚职高毕业,还在实习。仅仅“自由”了七天,就被父亲从成都领了回来。那天下着大雨,而我正在想家,拉开门看到父亲的刹那,我泪流满面。此后三十余年,我再也没有离开过父母。

母亲要强,不服外人看不起她生了两个女儿,总是想方设法地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从不让我和妹妹在吃和穿上输给任何人。即便我成了家,她也四处打着小工,直到被工地上的打夯机砸伤了头部。在家帮我带了几年儿子,终究闲不住,又去了火锅店。若不是父亲脑梗住院,她或许还会一直地做下去……父亲脑梗后行动不便,反应也慢,似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母亲对待孩子,始终是严厉的,对父亲如此,对已步入中年的我,仍旧如此。母亲七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蹲一会儿喊腰疼,炒会儿菜喊手疼,打夯机砸下的后遗症,也让她时时喊头晕,特别在连日阴雨天。别人都说我母亲精干,不显老,可我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老。越是感觉到他们的老,我的肩就越是往下沉。以前是我离不开他们,现在,是他们离不开我了。

曾经不知人间烟火味的我,在母亲的唠叨与说教里,开始操持起了家务,真正体味了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每每感觉累,就会想到父母的日渐苍老,也就不觉得是累了。与同学朋友相约外出、麻将、娱乐的时间少了,我尽量守着铺子,守着父母,守着家。虽然不知道还能守多久,但能守一天是一天,未来,我从不去想象。我也遵循着另一个古训:父母在,不远游。

新闻推荐

全川首个钟南山院士工作站落户成都

(记者魏雯静)3月5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钟南山院士工作站暨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揭牌仪式成功举行,全川首个以钟南山院士命名...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