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专“瞧”亚健康百姓
——走进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
回忆起3年前治未病中心大楼落成的那一天,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吴节仍然心绪难平。对她个人来说,看着治未病中心从无到有,从只有2间独立保健室、200平方米使用面积到治未病中心大楼落成,其中的种种艰辛让她百感交集。
每当患者抱着“试一试”“好奇”的心态走进这里,却无一不被效果所折服。在四川,“治未病”已经从一种概念逐步走向现实,开始真正为百姓的健康服务。
革新古典针灸法
拥有近60种特色中医技术,是治未病中心最吸引患者的地方。创新烧火山、飞经走气针法、龙虎交战针法、吴氏长蛇灸,这些听起来略带古典色彩的针灸法,正是治未病中心的王牌。
成都市民陈丽就是冲着龙虎交战针法来的。龙虎交战针法是一种古典针刺方法,为明代徐凤《针灸大全》所记载。吴节在此基础上将捻转和提插补泻结合在一起,规范了龙虎交战针法的操作,使之镇痛快、疗效更好。长期以来,颈部不适者在接受了这种针法后,顿时感到疼痛缓解了不少。
这些原本记载于古典医籍中的针灸方法,却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治未病中心是怎么做到的?
翻阅典籍,是吴节发现并革新这些古典针灸法的重要基础。在典籍中,可以找到很多古典针灸法,如何将这些书籍中记载的疗法真正用于临床,吴节也下了一番功夫,在研究古义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使之更好地服务患者。
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
在吴节眼里,这几年,治未病理念在百姓心中的普及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开始,治未病大楼刚落成的时候,很多患者走到楼底下,抬头看“治未病”几个字,都一头雾水,有时还会念成“治末病”,这正是因为中医治未病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随着治未病中心的开诊,刚开始,来就诊的患者寥寥无几,但随着“见效快、副作用小”在百姓中口耳相传,很快就吸引了大量前来就诊的患者,在该中心,有时一个医生一天就要接诊百余名病人。
“来这里的不少患者,通过西医体检没有发现指标异常,但是身体状态却又不佳。”吴节说,这些看似“指标正常”的患者,却恰恰是需要她帮助的。
林建华就是其中一员,不到30岁的她是某公立医院的一名病房护士,被胃病折腾了六七年,在其供职的医院经过胃镜等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于是就想到治未病中心试试。“经过诊断后我发现她的胃痛、乏力等症状很有可能是肝郁脾虚引起的。肝气犯胃,自然就导致胃部出现问题,于是我们根据这一病症给其调理用药,并配合外治疗法,情况很快就得到了好转。”吴节说。在病房工作的林建华经常生气并且感到急躁,久而久之产生了肝郁脾虚的状况。
现在越来越多亚健康的百姓来到治未病中心接受治疗,“防病于未然”,成了他们口中的流行词语。
治未病理念走向海外
多年前,在瑞士苏黎世大学举行的一次讲座中,吴节介绍的治未病理念吸引了很多外国学生的眼球,在自由交流的环节,很多外国学生就“治未病”的话题对吴节进行了提问。没病怎么治病?很多外国人感到疑惑。
吴节在问了一位外国学生几个问题以后,邀请他上台为他进行了中医推拿。“我感到背部轻松了很多”这位学生说。“简单来说,治未病就是让你更加健康”,她的回答得到了外国学生的掌声。
如今,来自海外的多个学术团体来到治未病中心学习,更多的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学术交流走向海外。耳穴压豆、穴位敷贴、传统功法等让外国医生们大开眼界。吴节说,我相信,治未病理念走向海外能为全球人民的健康带来福祉。下一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还将发展出更多的优势病种,让预防保健和中医养生观念真正走入每个人的心中。
(据《中国中医药报》)
新闻推荐
□冯兴怀91岁老人突然倒在街头,周围没有随行者向你求助并且证明,你扶还是不扶?2月27日,在成都生活工作的小伙子朱晓龙就面临...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