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发展治理
成都武侯区社区学院举行的亲子书法课。
高标准服务社区发展治理,社区教育大有可为
2月中旬,初春的蓉城依旧寒意浓浓,但挡不住桐梓林国际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来自英国、法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外籍人士,聚集到桐梓林社区教育工作站,咨询新学期的课程安排。据工作站负责老师介绍,剪纸、吹糖人、国学诵读、绘川剧脸谱等“中国味儿”十足的课程,受到居民的喜爱,选课的学员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享受着因“社区教育”而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我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和服务面临着城镇社会结构日趋多元、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多样、基层治理难度加大等多重考验。社区发展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和基础,也是难点所在。社区如何治理?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武侯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委社治委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职责与功能,构建区级社区学院、街道社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工作站三级社区教育体系,服务区域社区发展治理。□李子(图片由武侯区社区学院提供)
教育融入国际社区建设 全面助推国际交流与融合
走进武侯区桐梓林国际社区邻里中心,扑面而来的是醇厚的咖啡香味。三三两两的外籍友人在此交流学习,享受惬意的午后时光。
桐梓林社区作为成都市首批国际社区建设试点社区,已有4000多名外籍友人长期在此居住。如何让外籍友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如何让他们更快地融入成都?这是武侯教育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
“我们希望开展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活动,惠及更多中外居民。”武侯区社区学院负责人如此表示。桐梓林社区教育工作站开设了书法、声乐合唱、川菜烹饪等多门课程。来自美国的迈克在桐梓林已居住了10年,他是社区教育工作站的“明星学员”,经常参加工作站开办的各种课程。迈克说,社区教育如同一条纽带,把他和朋友联系在了一起,大家在这里交流学习中国文化,感受成都魅力。像迈克这样“幸福感”满满的外籍友人还有很多。
桐梓林社区教育工作站不定期举行美术展、音乐会、美食活动、国际象棋赛等活动,一方面为外籍友人融入成都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另外一方面也有助于当地社区居民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2018年11月,“社区点亮生活”“府南河治理”“一带一路、手绘七国”等主题美术作品展在桐梓林社区美术馆亮相,这是武侯区教育局助推国际社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此次展出的60余幅学生作品,是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学生参与创作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说,“这样的活动形式,正是武侯区‘生活即教育,社区即课堂’教育理念的体现。”
把桐梓林国际社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国际化社区,也是武侯区委区政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助推成都市国际门户枢纽建设的具体举措。武侯区教育局按照相关决策部署,以首创成都市国际社区品牌为目标,围绕“国际桐梓林、成都老外街”创建愿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整合武侯优质教育资源,多措并举合力提升桐梓林社区教育国际化水平,切实增强桐梓林社区的吸引力。
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发展治理
武侯区华兴街道是一个涉农街道,有的居民还保持着传统生活习惯,甚至在楼房的阳台上养鸡……为了尽快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华兴街道社区教育学校根据辖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为促进辖区居民的转化提供了“智力支持”。
近年来,社区教育学校将“行为与礼仪”“怎样做一名好邻居”这样的知识讲座搬进课堂,促进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交礼仪,新市民的培训课程给华兴街道带来了新的变化。如今再到这里,居民们或在形体教室里练习跳舞,或在书法教室里习作,或在手工教室里学习新技能,个个怡然自得,神采奕奕。周边居民普遍反映:“小区环境更好了,邻里关系更亲了,每天到街道社区教育学校打卡,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幸福!”
合唱、太极、曲艺、拉丁舞……种类多样的课程,给了居民更多的学习机会。59岁的蒋秀琼阿姨就是社区教育学校的优秀学员,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她几乎从未落下,学习一年多后收获颇丰。如今,她已是居民自主学习团队的骨干,经常协助社区帮扶困难群众。不少前来社区参观的人说:“社区教育让辖区居民充满了正能量,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为了让辖区居民传承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华兴街道社区教育学校以“华灯兴耀”为主题,将“灯”作为载体,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车灯”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在华兴街道一带盛行,属于“非遗”项目,在这里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于是,社区教育学校以“灯”为切入口,开设培训班,培育了“幺妹灯”“车灯”等居民表演队伍,举办了灯文化艺术节,让居民登台演出一展风采。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发展治理,社区教育学校还成立了“微基金”,学员的手工作品拿到市场上义卖,收入进入“微基金”蓄水池。目前,该基金已经筹集了4万多元,已帮扶困难群众8人,为华兴街道南桥老旧院落的打造提供了经费支持。
辖区内有很多居民由于工作原因,很难抽出时间照顾放学的孩子,于是华兴街道社区教育学校和华兴小学联合开办了“四点半课堂”,通过社区管理、学校参与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绘本阅读、书法、舞蹈等公益兴趣班,让家长安心工作。此外,社区教育学校还为婴幼儿提供了早教服务,多层次全覆盖的“市民终身学习”模式逐步形成。据华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罗静介绍,一年以来,华兴街道居民生活满意度达到了98%以上。高分的背后,是辖区居民对幸福生活的认可。
华兴街道社区教育学校的蓬勃发展,正是武侯社区教育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的缩影。武侯区社区学院负责人表示,“社区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授辖区居民学会唱歌、跳舞、做手工艺品,更应该把辖区居民聚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最终收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社区教育为抓手 培养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能力
社区教育对于社区发展治理的作用是浸润式的,如何将社区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社区发展治理中去?
武侯区社区学院厘清了社区教育促进社区发展治理创新的“五大途径”和目标定位:一是通过社区教育培养居民融入社区和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意识;二是通过社区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居民素质、技能和生活质量;三是以社区教育为抓手,重点通过家庭教育、幼儿入托、学生托管、职业技能培训等为居民解决后顾之忧;四是通过社区教育搭建社区居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五是通过社区教育培育社团,直接参与社区发展治理。
过去的一年,为了给市民提供内容丰富的课程,武侯区社区学院本部开设32门常态化课程、50余个班,参与学习的市民约5.1万人次;送教56个社区,开设22门常态化课程、70余个班,参与学习的市民约4.8万余人次。53名社区教育辅导员深入13个街道87个社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770次。
武侯区社区学院积极发挥在课程开发、教育示范、业务指导、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完善“1院13校87站”三级社区教育体系,服务社区发展治理。广泛开展学习型(示范)社区、老年教育示范点、星级教学点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团队,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增强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以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此外,社区教育所培育的社团直接参与到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来,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与能力不断提升。
四川大学社会学、法学教授王建平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以社区治理为基础和核心的社会治理,成为深化改革、化解社会矛盾、满足人们需要的新型管理方式。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着力促进社区、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标准服务社区发展治理,社区教育大有可为。
新闻推荐
早报讯(记者周琴)2月27日下午,成都市星级养老机构授牌仪式在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举行,首批共36家养老服务机构获星级认证。...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