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春运 不变的回乡情结
2018年春运。
1994年,成都火车北站广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人们。
2011年1月17日的春运这天,成都下雪了。
2010年2月4日,民工“包机”返川。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2015年春运,成都火车站广场的便民服务窗口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方便。
1994年,成都火车北站广场,外出打工的人们。
1994年,成都火车北站广场,黑压压一片尽是外出打工的人们。
1月21日,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开启。在外奔忙了一年的人们,又将像候鸟一样在中国大地上“迁徙”。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农村的剩余劳力纷纷流向沿海开放城市打工,形成了上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历史上的特殊记号——“民工潮”。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走得再远,春节必须回家团年,每年农历正月前后,浩浩荡荡的大军南下北上,东奔西跑,铁路、客车流如水,交织成一股逾月不退的“春运潮”。
时光倒转到25年前,成都火车北站广场。1994年春节后,正值川籍民工出川打工高峰,全省各地南下打工的民工陆续汇聚成都。那时票很难买,有的要排上几天才买得到票。“地当床、天当被”,广场就成了临时住所,大人还可以扛,跟随父母外出的小朋友就够呛了。
今非昔比,民工专列,民工包机已是春运特色,成都火车北站每年也会搭起候车大棚,让农民工们有个温暖的候车环境。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城际铁路方便快捷,私家车更加普及,回家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当年那种人山人海的春运场景可能将淡出历史舞台,但是回家的乡情却始终如一。
封面新闻记者刘陈平
新闻推荐
几年来,成都市民已经习惯在环球中心观看世界高水平的3x3篮球对决。今年6月,又一场家门口的篮球盛宴即将来袭。1月17日,2019-...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