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垃圾打包后张贴二维码,再分类投入智能投放系统 丢垃圾这件小事 也可以“科技范儿”
■天府早报记者 赵霞 实习生 刘宇
今年4月,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并在全市各个区内开始实行。近日,首台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系统装置正式在青羊区文家街道某小区亮相并投入使用。这个由10个绿色、红色、蓝色、灰色的柜子组成的垃圾分类箱,将丢垃圾这一件日常小事变得“科技范儿”起来。
智能扫码
丢垃圾“玩”出新花样
走进位于文家场的该小区,就看到这台智能化垃圾箱被放置在小区的一角。天府早报记者了解到,这款智能分类垃圾箱一改以往只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简单分类方式,而将其细化到用四种颜色表示的四类垃圾。绿色代表餐厨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蓝色代表可回收垃圾,灰色代表其他垃圾。其中,蓝色的垃圾分类箱下又细化玻璃、金属、塑料、织物、纸类等五类可回收垃圾。
据街道环卫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每个月都会向居民发放环保垃圾分类袋和二维码,居民如果使用完,可以随时到物管处领取。居民在家里做好垃圾分类,将垃圾打包后张贴二维码,再按照垃圾的类别进行分类投放。
不仅如此,小区物管还开展了垃圾分类积分和荣誉榜,积分可以兑换一些日用品,也可以直接兑换现金。小区居民王中贵说:“我现在已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了,连我家4岁的小孙女都晓得垃圾不能随便丢,一定要分类。”
堆肥处理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在王家塘街9号院里,垃圾除了按照类别放到不同的垃圾桶中,日常生活里的厨余垃圾通过就地资源化处理,还变废为宝,成为了院落里绿化带的天然的肥料。
这事缘起于今年4月,作为院委会负责人曾幼萍参加了八宝街社区组织的去堆肥试点小区王家塘街12号院参访学习的活动。曾阿姨告诉记者,凭借着自己学到的一些知识,她和几位热心居民在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了垃圾分类和厨余堆肥的尝试。堆肥工作开始之前,曾阿姨他们不仅对住户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收集大家的意见,还购置了多个垃圾桶送到愿意进行垃圾分类的住户家中。
目前,在曾阿姨和热心居民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了垃圾分类厨余堆肥这件事中,厨余垃圾也有专人轮班打理。从8月份开始到现在,院落共解决了厨余垃圾将近50kg,并且已经完成家庭垃圾干湿分类和餐前厨余垃圾堆肥,一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悄然诞生。
分类运输
解决“前分后混”问题
青羊区城管局环保科负责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陈志介绍,对于引导居民们进行垃圾分类,除了多次开展入户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外,他们还会设立专门的引导员,帮助居民正确地投放生活垃圾。此外,校园也是宣传的重点目标。
那么市民们分类后丢弃的垃圾又将进行怎么处理呢?以往的“前分后混”一直是推进垃圾分类的一个难点。如今采用分类运输模式,不同的垃圾由不同的“专车”运输到下一个地点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数据
据了解,全市喷涂(粘贴)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标志的车辆共计1462辆,其中:其他垃圾运输车1213辆,餐厨垃圾运输车166辆,有害垃圾运输车31辆,可回收物运输车52辆。市内还建立了4229人的专兼职分类收运员队伍,协助垃圾分类工作更彻底、高效的完成。
新闻推荐
12月5日,口碑和饿了么在杭州发布了今年双12的玩法。记者了解到,除了前两年都有的满减活动和双12当天的五折优惠以外,今...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