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木、茶砖认汉字 让人大开脑洞 天府文化进入汉语课程
昨日,孔子学院新技术应用展与汉语教学资源展在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上举行。音频、视频、多媒体等汉语教学方法已经不新鲜,不仅AR、VR等“黑科技”派上了用场,传统的茶砖、积木也竞相登场,学汉语早已不再枯燥,而是像玩游戏一样好玩。
在孔子学院总部的“首个人工智能汉语课堂”上,大熊猫川川带着外国朋友游览成都的熊猫基地和宽窄巷子,给大家上了一堂有趣的汉语课。
上课 大熊猫带你逛景区吃火锅
在孔子学院总部的“首个人工智能汉语课堂”上,每张课桌上都有一个名牌:“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坐进教室,中外学员首先要搞清自己座位上“名字”的来历,这相当于上了一堂中国传统文化课,而这些名人大部分与成都、与天府文化有关。
屏幕上,有趣的课程开始了。这节课,大熊猫川川要带着外国朋友游览成都的熊猫基地和宽窄巷子。川川问:熊猫喜欢吃竹子还是吃肉?“李清照”抢先用座位上的遥控板答题:A 竹子。她的学分立刻多了8分。
接下来,川川带着大家前往宽窄巷子。什么叫宽?什么叫窄?川川刚解释完就要大家按键答题,这次“杜甫”答得快,他的学分“蹭蹭”往上涨。
逛了景区,川川又带着大家去吃火锅。热气腾腾的火锅,看得大家口舌生津,商量着下了课就去“撮”一顿。
“这节课真有趣,这样学汉语很好玩!”来自美国的友人“苏轼”高兴地说。
展览 揭示蒙顶山传统制茶技艺
上完一堂汉语课,走出孔子学院总部教室,来到四川高校展区。在这里,可以看到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开发的一系列天府文化教学课程。这套丛书的内容可真是丰富,《绣蜀绣》《品川茶》《游成都》《练武术》《看川剧》《吃川菜》《居成都》《悟道教》……包含了成都生活的方方面面。翻开书,有汉语拼音,有英文注释,不仅能帮助你了解地道的天府文化,还涵盖了天府文化的很多方面。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也在本届孔子学院大会上进行展示,“智、仁、勇、承、匠、心——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的目光。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蜀锦织造技艺,在四川地区已流传两千多年的“蜀派古琴”,有文字记载的世界最早进行人工制茶的蒙顶山传统茶叶制作技艺,最早可上溯至商、周时代的成都漆器工艺,作为中国民间年画一大支流的绵竹木版年画,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道明竹编……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现了四川人民的智慧和精神。
助学 “黑科技”让你快乐学汉语
用纸板做的嫦娥笑盈盈地站在门边,用手机下载APP,一扫描,嫦娥就到了你的手机上,从手机上“飞起来”和你打招呼,旁边还跟着玉兔。这是一家公司新开发的中国传统文化AR游戏。“AR游戏能让外国学员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相关开发人员介绍,这套文化产品目前主要有中文、英语、俄语、西班牙语以及泰语5种语言。此外,VR游戏也派上了用场,下载APP,将手机装在一个眼罩里,戴上眼罩就可以跟着VR游戏在中国旅游了。
在孔子学院新技术应用展与汉语教学资源展上,汉语教育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人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在线课程随时随地学汉语;置身现代化教学环境,体验人机互动的人工智能汉语课;借助语音识别技术练习汉语;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参加汉语考试;一键呼叫随时连线全球语伴。
值得一提的是,积木甚至茶砖,也被用到了汉语学习中。一块积木上,6个面上都有不同的汉字,你可以通过排列组合组词、拼写成语。茶砖被做成了汉字偏旁,通过排列组合茶砖也可以学习汉字。
除了学汉语,书法、民乐等传统文化课程也进入孔子学院。在展览现场,记者体验了一套新开发的民乐课程。学员在指头上绑上“指甲”,坐在古筝前,用电视课堂上教授的方法,十多分钟就学会了一个小乐章。“学员还可以将自己弹奏时的视频录下来上传至APP,方便老师纠正错误动作。”相关人士介绍。
用毛笔写字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记者了解到,这套临摹工具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字帖储存在电脑里,用一个安置在桌面上的电脑屏幕显示出来。学员将毛边纸蒙在电子屏幕上,借助屏幕上的亮光,可以很方便地临摹。更为方便的是,电脑中各种字帖应有尽有。
除此而外,茶道、焚香、传统中医药也进入了此次展会,它们将随着孔子学院到不同的国家,让外国友人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征名活动二维码本报讯(记者侯初初)记者4日从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成都市将面向社会征集成都市社...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