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眼里的孔子学院:增进中外友谊的解码器 深化中外合作的金钥匙

成都商报 2018-12-05 03:07 大字

智能汉语课堂现场展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常用孔子的这句话来表达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欢迎,昨日的成都,说出这句话的却是许多外国人。

“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世界心与心交流的平台。”“孔子学院是理解与友谊的解码器。”“孔子学院将推动国家与国家间的产业合作。”……昨日,在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上,来自肯尼亚、英国和中国的孔子学院代表用亲身经历来表达对孔子学院发展的情谊和支持。他们,有的见到自己的学生成为汉语+技术的双重人才,有的见到大学与机构之间达成合作,有的看到孔子学院合作大学建立起联盟。所以他们都赞同,是孔子学院搭建桥梁,让命运共同体更为紧密。

绵竹木版画、分水油纸伞、道明竹编……在孔子学院大会会场外,凝结着四川人民千年智慧结晶和精神象征的四川非遗文化呈现在世界友人的面前,而古琴、漆器和蜀锦则共同构成了非遗展上夺目的成都元素。图为嘉宾体验绵竹年画制作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副校长、孔子学院院长艾萨克·姆贝奇:

蒙内铁路的列车上

有我们培养的汉语+技术人才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是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出现在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的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副校长、孔子学院院长艾萨克·姆贝奇,向在座的世界友人介绍了他的学生。

他的学生艾瑞克,是蒙内铁路首列列车的车长,出色的工作能力让其最近又升任客运部的“二把手”。艾瑞克的20多个同学,有的当上了司机,有的成为机修和乘务员。“在肯尼亚,知道蒙内铁路的人都知道他们,他们成了保证蒙内铁路运营的关键人物。”姆贝奇骄傲地说,如今,在学院学习的学生是刚开办时的几十倍,就连肯尼亚执政党朱比利党的主席拉斐尔·图朱也加入其中。更重要的是,他们创新开展了“汉语+职业技术”项目,培养既通汉语又懂技术的人才,满足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需求,为蒙内铁路的开通运行作出了贡献。

姆贝奇介绍,毕业生有的在内罗毕机场开了汉语广播,有的到《中国日报》做了记者,有的应聘到中资公司,有的到了外交部门,受到总统的接见。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批人,在大中小学做了本土教师的骨干。

“孔子学院是中国和世界心与心交流的平台,是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合作的结晶。”姆贝奇表示,非洲与中国命运相连,越来越成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成为真诚友好、精诚合作的伙伴。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参与推动中肯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进程,成为肯尼亚乃至非洲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成为增进人民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

大会上,姆贝奇还带来一个好消息:明年3月,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现代化的崭新大楼就将竣工。他表示,这是中肯教育交流合作史和内罗毕大学发展史上新的重要里程碑,孔子学院必将展现更大作为。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谢菲尔德大学前校长、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理事凯思·博内特:

孔子学院不仅传播文化

更应推动商贸往来和科技交流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中国以长城闻名于世。如今,中国以修建桥梁和基础建设著称。但人类交往中最重要的桥梁却非钢铁或石头所建。”昨日,在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谢菲尔德大学前校长、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理事凯思·博内特这样讲到。

他表示,很多英国人学习汉语是被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有深度的文化所感染,认为不学习和掌握这门语言,就不能了解中国,就更别说和中国开展更深入的往来。因此,“英国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师生层面,都给予孔子学院非常积极的支持。”目前,谢菲尔德地区已有很多人在教授、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而在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过去十年也已累计超过了1.4万名学员。

除去文化交流教学外,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还帮助当地企业、商界人士与中国企业取得联系、开展合作。通过孔子学院,作为英国核能研究中心的谢菲尔德大学更与中国开展了核能工业方面的合作。博内特透露道:“中国相关核能企业和英国本地核能企业合作,这种形式在接下来将被推广到整个英国。”

博内特认为,孔子学院未来不仅要在不同的国家教授和传播汉语及中国文化,更应当推动双方商业、商贸上的往来,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

在聊起成都这座愈加开放的都市时,博内特表示,他很钦佩成都在技术和工业上的发展,同时也很高兴看到成都优秀的市政绿化,“这种一边保持快速发展,一边构建环保宜居城市的成就令我惊叹。”

成都也是谢菲尔德市的友好城市,无论是在政府、公众还是企业层面,双方已经建立并保持了可持续的友好合作关系。“未来,我们非常高兴继续与成都保持热烈并且亲密的合作关系。” 博内特表示。

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

推动孔子学院走向特色化、本土化、专业化、规范化

“孔子学院已经进入内涵发展的新时代。新时代,新起点,我们中方大学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思考如何顺时而谋,推动孔子学院向着特色化、本土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提出了她对孔子学院未来发展的思考,表示将充分融合中外文化,共享优质资源,相互欣赏、彼此理解、互相尊重,促进人类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创造孔子学院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为教育工作者,刘宏认为,孔子学院通过语言教育和文化推广已经成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广阔平台,不仅为世界青年提供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机会,更成为增进中外理解和友谊的“解码器”、深化中外互利合作的“金钥匙”。新时代,孔子学院更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使命。

大连外国语大学已与四大洲10所大学合作建设10所孔子学院,11年来,累计派出孔子学院院长、教师、志愿者470人,为孔子学院总部培训各类师资近5000人,接收来自50余个国家的孔子学院奖学金生500余人。

在交流中,中方搭建平台,让不同地域的孔子学院也能利用中方院校这一节点,形成友谊的联盟。刘宏透露,学校刚牵头成立了大连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开启了10所孔子学院发展的崭新篇章,她更看到无数怀揣“中国梦”的各国青年,“ 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爱,我坚信,立志成为汉学家的他们必将成为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

新闻推荐

与“京剧猫”一起踏上“全球都市”之旅创造你我手中的神奇脸谱

本报讯(记者王嘉)昨日获悉,在“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东郊记忆主展场,艺术家熊文韵主持呈现了一场儿童...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