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玉大带”王建真的用过 成都70年前出土的国宝,记录着蜀帝后宫的神秘大火

华西都市报 2018-11-30 04:02 大字

成都70年前出土的国宝,记录着蜀帝后宫的神秘大火 永陵在未被发掘前,陵墓高大的土冢被后人附会为汉代司马相如的抚琴台。

1940年秋,为躲避日机轰炸,天成铁路局在抚琴台北面修筑防空洞时,突然被一道砖墙所阻。考古学家冯汉骥闻讯赶来,断定为重要的古墓葬。

而后,吴金鼎率领莫宗江、王振铎、苏立文等人进行科学发掘。这座中国唯一建于地面上的帝陵,出土了王建本人的石像雕刻、玉大带以及雕刻有24乐伎的棺床。郭沫若曾说:“若是在和平年代,这样的考古发现怕是要轰动世界。”

玉大带是国宝级文物,是迄今为止,唐、五代时期唯一一件完整的、能确定为帝王本人使用过的成套玉带。色泽温润的和田玉上刻有一段铭文,记载了一场离奇的后宫大火。

烈火焚烧的玉石

这条玉大带是唐五代时期玉器的代表作,出土于王建棺内中部,入葬时应系于王建腰部。

玉大带由7块方銙、一块长方形铊尾、两根革带和一对银扣组成。銙与铊尾正面都浮雕了蟠龙图案,玉雕面积达500多平方厘米。

8条蟠龙头部皆有双叉形角,上唇上翘成梳状,腿部关节带羽翼,四肢关节生毛。昂首奋爪、口吐宝珠的造型,彰显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手艺。

玉大带玉质洁白,色泽温润。每当天气晴雨交替时,玉石色泽随之变化,晴则色浅光亮,雨则温润备增,为难得一见的极品和田玉。

铊尾背部刻有一段铭文,记载了玉大带的传奇来历:

“永平五年乙亥孟冬下旬之七日,荧惑次尾宿。尾主后宫,是夜火作,翌日于烈焰中得所宝玉一团。工人皆曰:‘此经大火,不堪矣!’上曰:‘天生神物,又安能损乎!’遂命玉工解之。其温润洁白异常,虽良工目所未睹。制成大带,其方阔二寸,獭尾六寸有五分。夫火炎昆岗,玉石俱焚,向非圣德所感,则何以臻此焉!谨记。”

大意是说,永平5年(915)十月二十七日,灾星运行到尾宿,预示着后宫将要发生灾祸。当夜,王建后宫中突发熊熊大火,无数珍宝化为灰烬。第二天,人们在灰烬中发现一团玉料,温润洁白异常。王建于是命玉工制成玉大带。

歌颂圣德的深意

王建为何要在玉带上记录火灾呢?铭文上表述得很清楚:“向非圣德所感,则何以臻此焉!谨记。”意在歌颂圣德,表明君权神授。

王建晚年,前蜀宫廷中弥漫着王权斗争的刀光剑影,这条玉大带的出现,大有深意。永平3年(913),太子王元膺与王建宠臣唐道袭卷入权力斗争,双方发生了一场激战。王建发兵镇压,太子与宠臣均死于战争。太子去世,再立谁为太子?宫中为了王权,展开水火不容的争斗。几个月后,王建宠妃徐氏姐妹收买宰相张格、宦官唐文扆,他们游说王建册立幼子王衍为太子。宫斗平息两年后,后宫突发大火,烧毁了王建储存奇珍异宝的百尺楼。这一切似乎暗示了上天的惩罚,定会惹来朝廷内外议论纷纷。

王建为堵世人之口,化解信任危机,于是利用这条玉带,上演了君权神授的好戏,以稳固统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新闻推荐

聚焦主论坛建言献策视听产业未来

聚焦主论坛11月29日,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主论坛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论坛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广...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