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缩模型还原了姥姥家的厨房生活 □图/文 吴志维

成都晚报 2018-11-30 04:37 大字

在银杏树最绚烂的季节里,2018年第五届成都创意设计产业展览会在会展中心落幕了。那些高大上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在成都展厅里,有一件引得无数观众赞叹和感动的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在东湖畔的成都域上和美艺术馆“酱神节”展览,这件作品再次成为焦点。她有一个朴素的名字:“姥姥家的厨房”。

这个作品的作者,是个三口之家,爸爸刘慧远,妈妈朱恩艳,还有他们五岁的女儿瑶瑶。

细看“姥姥家的厨房”

“姥姥家的厨房”,是一个微缩的模型。在一尺见方的空间里,一间北方农村厨房得以被1:10的比例呈现。令人赞叹的是,其中几乎每个微缩的物件,都是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复原的;令人感动的是,这是三年前从北京落户成都的一家三口,历时一年多亲手复原的家乡内蒙古的老宅厨房,而厨房的原主人是这家爸爸已故的姥姥。

斑驳的木门和地面的青砖,写满岁月的沧桑。灶台上,架着一口漆黑的铁锅,铁锅上,压制荞面的木制饸饹床彰显着那些精致的细节。靠墙摆放的木锅盖,包容着人家烟火留下的痕迹。放在一旁的锅铲,“经常使用”的部位,透出黄铜固有的色泽。灶台旁边的风箱,还可以拉动鼓风。风箱上,一只铝制外壳的暖水瓶将时间定格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白铁水桶、土陶水缸,无不透出活灵活现的质感。地上竹篮子里的南瓜、土豆,仿佛还沾着新泥。

最为精妙的是红漆木箱上的一笼馒头,那笼屉的旧颜和馒头的新容,在这里见证寻常时光日复一日的流逝。阳光透过玻璃窗斜射到厨房里。光影效果让人感觉到厨房的温度。偶有锈迹的铁质脸盆架在青砖地面上留下长长的影子,一个搪瓷脸盆斜放在盆架上。朱恩艳说,北方用水,需要到远处水井去挑,每家每户都特别节省用水,把脸盆斜放着就是为了省水。如此细节,也被真实地留存在作品之中,尤为动人。

展厅里,无数酷炫的动漫形象、智能装备也在吸引着参观者的眼球和镜头,而这件《姥姥家的厨房》,则更容易吸引人们驻足观赏,勾起人们的回忆与乡愁。观众无不惊叹于各种精致的细节,拿起手机拍个不停。在读过创作过程之后,更被这个三口之家做出这件作品的故事感动不已。

结缘成都,怀念姥姥

1980年代初,刘慧远和朱恩艳出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他们一个学室内设计专业,一个学服装展示设计专业,曾经在北京从事游戏动画和绑定工作,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夫妻俩曾合作出版过《绑定的艺术——高级角色骨骼绑定技法》,还再版印刷。2015年,他们的女儿瑶瑶要上幼儿园了,他们综合考量了全国各大城市的职业和生活环境后,选择定居成都。

成都舒适的生活,让刘慧远特别怀念已故的姥姥。刘慧远回忆说:“我们家在我小时候是很苦的,肉只能过节吃,馒头是改善生活吃,酱油也没有,盐都是海盐。姥姥生前都住着泥砖的房子,她一辈子都没能住上砖瓦房。于是,我想做一个微缩模型,复原记忆里姥姥家的样子,但是我要让她住上砖瓦房。”

他指着灶台上小篮子里的鸡蛋说:“小时候交通和信息不发达,每当放假前半个月,我就得给我姥姥写信,告诉她我几号去,姥姥不识字,每次都是邻居念信。等到去的那天,姥姥和姥爷会赶着马车去接我,内蒙古的冬天是特别寒冷的,姥姥怕我冷,在马车上会用厚厚的被子裹着我。每次到了我姥姥家后,姥姥总会把最好的留给我,比如鸡蛋,她总会把最大的鸡蛋留给我吃,小的卖掉换一些生活必需品,所以我们在制作微缩厨房模型时,会把鸡蛋故意做的大了一些。”

一年前,刘慧远提出用微缩模型还原姥姥家的房子,得到朱恩艳和四岁女儿的极力支持。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个三口之家用满满的亲情和一个个不眠之夜才完成了眼前这件微缩模型《姥姥的厨房》。

每个动人的细节都来之不易

被问及为什么整件作品的每个物件比例都特别精准的时候,朱恩艳自豪地说,她以往的专业是游戏场景模型设计。她会先用电脑制作每件物品的三维模型,确定最终成品的尺寸比例和榫卯结构具体尺寸。接下来,三维模型被她“翻译”成手绘的平面图,以此确定材料剪切的尺寸。打磨、拼装、上色、做旧,考验的是一家三口精湛的手工功夫。

这件《姥姥的厨房》,百分之八十以上按照真实工艺结构和材质复原而成。炉灶上的铁锅,是用一块白铁管头皮一点点敲制出来。桌凳和压制荞面的饸饹床,完全采用实木和榫卯结构,不仅可以拆解组装,饸饹床还可以真实完成压制荞面的动作。这是整个作品中一个精妙之处,由于榫卯太小,还不到一毫米粗,制作时失败多次。风箱不但是完全按照真实的结构复原出来,而且可以拉动并且出风。

整个作品的制作周期是一年,大部分时间用在研究工艺结构和材料选择上,并且按照物理做旧的方式来制作。朱恩艳说:“比如你现在看到的勺子是用铜做的,但是那个开水瓶我们想用竹条编来做,因为我们那边的暖壶外面就是竹条,但是我们做的时候竹条太细了,一编就断。后来用铁皮来敲制,也不行,试验了很多次都不理想,最后用的陶来做,不过我们今后还是想尝试用本身的材料来做,比如土豆的造型就用真正的土豆来做。我想完完全全呈现我小时候的状态。”关于做旧,朱恩艳的经验是充分利用时间去琢磨。“厨房”里的砧板、扫帚,都是用真实的材料在真实的环境中经历时光的冲刷,呈现出最真实的面貌的。

女儿瑶瑶的功劳,是完成了大部分的“土建”部分。整个“厨房”的地面和墙面,是用1700多块“青砖”垒砌和铺成,而其中一半是五岁的瑶瑶完成的。爸爸刘慧远做了一个“生产青砖”的模具,瑶瑶将调好颜料的石膏在模具里压实,晾干后按照爸爸教授的工艺,完成“砌墙”和“铺地”。瑶瑶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了爸爸“让姥姥住上砖房子”的梦想!

期待《姥姥家的卧室》更精彩

接下来,瑶瑶一家还想做姥姥的卧室和院子。《姥姥家的卧室》目前已经在制作中了,当前已经完成了大红柜、卧室门(包含金属把手和插销)、被子、纺车、炕桌、各类锥子、椅子、剪刀这些物件,陆续还有很多小件会制作,如座钟、镜子、小柜子、炉子、鞋、烟袋、挠挠、日历、煤油灯等。

瑶瑶家的微缩模型,将亲情往事微缩到毫厘之间,成为别样的家庭记忆。他们的作品,带给了我们无限的赞叹与感动。

新闻推荐

国际绩效改进论坛举办 成都兴业“绩优兴”项目获奖

近日,ISPI国际绩效改进论坛召开,2018年中国“绩效改进最佳实践奖”现场揭晓,凭借“绩优兴”绩效改进技术落地项目在关注结果...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