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巷志 四道街的声音

华西都市报 2018-11-29 03:08 大字

□冯晖

漫步城市街头,耳朵喜欢收集各样的声音,有时,我会用手机录音功能记下这杂乱而又鲜活的市井之音。

在老满城长顺街的西侧,从北到南依次为西大街、西二道街、三道街和四道街。清代,满城里的这些街道叫着胡同。西大街为清远胡同、西二道街为清白胡同、三道街是忠孝胡同、四道街叫联升胡同。

说起四道街,首先让人想到的是中医医院和皮研所。1936年在四道街创办了四川国医学院,1949年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成都中医进修班,后来改名成都中医进修学校。成都中医进修学校升格为成都中医学院后搬到十二桥路,原址筹建四川省中医研究所。原来的省中医研究所已发展成了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和省中医药科学院。皮研所大概创立于1958年,在成都的名气很大,不少药品是所里研发的,有的是半透明的塑料瓶子,还有的是白色小圆盒子,包装非常简单,但药效不错,经济实惠。

除了中医医院和皮研所,四道街还有什么呢?

四道街上,重庆无线电三厂的红岩牌电视机最早出现在34号大院。每天晚上大门敞开,左邻右舍三三两两来看稀奇,连远在三多里的亲戚有时都跑来凑热闹。记得最好看的还是战争片,每当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五角星当当当地闪光,让人兴奋不已。

我家三爷爷是锦江中学退休教师,过去住在四道街14号。这是座中等大小的院子,黑漆对开木门,两进大院,花木扶疏,总是阳光灿烂。院子中间是半月形的石鱼缸,半人高,缸中石白色钟乳石假山冒出水面。红鲤鱼慢慢悠悠在绿莹莹的水中游动。外人的脚步是陌生的声音,由远而近,鱼便潜入水底。不一会儿,似乎感觉没有危险,便小心翼翼地浮出水面,吐一个泡,尾巴一甩,扭头不停地亲吻假山。

三爷爷住在堂屋右侧的偏房,门口一张雕花八仙桌,进屋是抬高了的木地板。长条形的屋里依次是餐桌、木床和柜几,透过东墙方窗可以看见隔壁院子的树梢。屋后是小天井,地面的条石上有星星点点墨绿色的青苔,雨天一不小心就会摔一跤。

三爷爷清晨6点起床,打开蜂窝煤盖,烧开水、煮稀饭,然后做按摩操。八孃一家曾经好长时间和三爷爷住在一起。八孃每天早晨骑上28飞鸽牌男式自行车送儿子霜霜上幼儿园。自行车有前杠,杠上一个小木板,木板加工成小屁股最喜欢的形状。赶到三道街陈婆婆家的私人托儿所,再到同仁路观音阁的汽车制动片厂上班。一路铃声相伴,全链盒和脚踏板之间有呼呼的摩擦声,每当车轮碾过小坑或碎石,车身颤抖,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

收垃圾的架架车每天都会出现,师傅摇着铃铛,将放在门口的各家垃圾倒入车中,再将装垃圾的撮箕放回原处。收粪的板车却不是天天来,大概十天半月来一次吧。

大多数的院子是没有电视机的,晚上,熊猫牌收音机里清脆有力的声音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各地的好信息一个接着一个播不完,听着听着就进入梦乡。

夏天,街道会统一组织灭蚊子,有人敲锣喊道:“各家各户注意啦,注意啦,晚上七点灭蚊哈!”灭蚊行动准时开始,各家关门闭户,烟雾缭绕。人们走出家门,提着小凳子、马架子在街边喝茶聊天,小孩子在路灯下围着大树捉迷藏。街头不时会传来“蚊烟儿哟,蚊烟儿,买二仙牌的蚊烟儿哟”,夜幕中的女高音有一种歌唱家的嗓音与气韵,声音充满表现力与感染力。

半个多小时后,居委会婆婆开始喊:“各家回去把门窗打开啰哈。”众人起身,散开,慢吞吞回家。小孩子们的迷藏不知捉到哪里去了?总有母亲在喊:“回家啰,浑身稀脏,快点儿回去洗。”

那时洗澡都用大木盆,接水、拌合、舀水和泼水的声响此起彼伏,院子里的金银花时浓时淡的香味和芙蓉牌肥皂的味道从地面升入空中,往月亮的方向飘去。听得见大人催促盆里的孩子:“还在耍,还在耍,都几点钟了嘛。”

现在,四道街还在,但声音彻彻底底地变了样。

新闻推荐

楼宇经济升级 青羊签下多项大单

昨日下午,由青羊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青羊楼宇更新推介会暨重点“转改升”楼宇签约仪式在成都召开,达成多项合作。成都晚报...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