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的成都加速度

成都商报 2018-11-24 02:49 大字

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本报资料图片民营经济推动成都区域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图为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本报资料图片

大格局引才,大手笔扶持,民营经济正与城市创新同步,成为成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面对新的挑战,看好成都民营经济发展,企业家们正在同整座城市一起凝聚信心,升腾希望,汇聚力量……

这也许是普普通通的一群人,但他们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密:50%以上的国家税收都来自他们,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均由他们贡献。

新希望、通威、蓝润集团等一个个“顶天立地”的产业巨头,红旗、科伦、1919、极米等一个个细分行业的领跑者。这些成都本土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民营经济。

打开成都改革开放40年的记忆空间,民营经济的发展始终是全市改革开放大潮中,奔腾在最前列的浪花之一。40余年间,成都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3.4%提高到48.6%,完成了从“微不足道”到“半壁江山”的飞跃,成为经济发展主动力。

民营企业家也不再仅仅是公有制经济以外的一种身份。截至今年上半年,在蓉注册登记的民营企业已达到201.2万户之多。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民营经济推动成都区域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同样得益于民营经济的,还有城市发展升级。不仅是在进出口领域,也不只是在当下,依靠民营企业,成都还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让城市迸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在他们身上,能窥见成都城市发展的“加速度”。

创/业/速/度

武侯大道,是武侯建区之初通车的出入城主干道。但很少有人知道,大部分中国人被窝里的电热毯和家中常备的驱蚊液,都来自这里。

“彩虹牌”,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这个40多年前的街道合作社,在成为成都市轻工行业首批改革试点企业后,被推到改革前沿。带领彩虹集团改变的成都小伙刘荣富,从卖角梳到销售钻头附件,再到生产电热毯、电蚊香,帮助公司逐渐发展为行业里的领头羊,年利税上亿元,成为了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奇迹。

还是这个年代,曾经以卖鹌鹑蛋起家的刘永好投身猪饲料行业,成长为如今的新希望集团;两河口水库渔场的技术员刘汉元建起了西南地区第一家鱼饲料厂,游出了四川人熟悉的“通威鱼”。

十年后,48岁的曹世如带着40多名员工,背负了1000多万元的债务脱离红旗商场实施改制,创立了红旗连锁;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刘革新下海创办科伦大药厂,“成都药”品牌一炮而红。下转03版

新闻推荐

天府新区推动政务服务再上新台阶

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内,办事群众在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推改革做名牌解民忧11月8日,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组织召开...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