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老地方,青瓦和红砖,竹林和青苔,过去和现在,都一个样。是心中最美的一段过往,是记忆里永恒的世外桃源。 城隍庙的自由市场

成都商报 2018-11-03 02:12 大字

老地方,是记忆里的世外桃源。这里的老街,这里的老房,这里的老树,这里的老人……

每当独自在记忆里充满“老”的味道的小道上漫步,闻着熟悉又辽远的老街的味道,老房子的味道,老树皮的味道,老朋友的味道,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那个老地方,青瓦和红砖,竹林和青苔,过去和现在,都一个样,是心中最美的一段过往。

我对成都北门城隍庙有印象,是因为我小时候是个无线电爱好者,自己装半导体收音机需要的元件,基本上都是在这里买的。我下完乡、读完大学后,被分配到陕西工作,有很长一段时间远离了城隍庙。等到我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重游城隍庙时,才发现周围已经大变了。

金华街,基本上整条街都开成了卖电子产品及相关产品的店铺。岂止是金华街哦,毫不夸张地说,南起金华街,北到一环路北三段,东接解放路二段(以前叫簸箕街),西致人民北路一段,那么大一片地方,只要是可以利用的铺面,全部开成了电子商店。如果说以前的城隍庙是一花独秀,现在则是百花齐放,电子市场已然非常壮观,与北边的荷花池市场遥相呼应。

城隍庙电子市场在当时有个特点是其他市场所没有的,那就是在城隍庙周围,不晓得是自发的还是咋个的,反正每个星期天就成了一个自由市场。

这个自由市场才热闹哦,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一般只在星期天的上午开,下午就烟消云散。就像是农村的集市赶场,所以大家都说是“城隍庙赶场”。于是每到周末,朋友三四就要约:“星期天去不去城隍庙赶场?”

这里的卖家一大早就用各种办法把要卖的,搬到城隍庙的各条小巷子,各显神通,各自占据有利地段。有人只有一个折叠小凳,凳前铺开要卖的东西;有人搬了桌子,占据更多地盘。有人单打独斗,有人团伙作战,当然还有夫妻合作。卖的东西摆了一坝,中间只留一个仅能通行一两个人的狭窄通道。如果哪个人不晓得,把自行车推进了通道,马上就会遭到众人叫骂,推车人只得悻悻退出。

这个自由市场之脏,当时那里正在拆迁,破砖烂瓦到处都是,地下也挖得乱七八糟的。这个自由市场之乱,贼娃子遍地都是,只有各人把包包看好。我是很小心翼翼的,但是在这里都被偷了几十元钱,更气人的是我的一辆用好不容易搞到的自行车票和100多元买的26圈凤凰自行车,也是在这里被贼娃子偷走的。

尽管这里是那样的脏、乱、差,但还是挡不住成都人对这里的热衷。因为这里只要你会看会买,是可以买到很多价廉物美的东西的。

我认识一个长期卖家,名字搞忘了,姑且叫他老李吧。老李是个中年人,他每次都是带一个折叠小凳,他卖的东西不大,也不多,就用一个书包装。他坐在小凳上,面前铺上一张报纸,报纸上放了一些电池。嘿,他的摊摊前,总有顾客围着,生意还可以。

他卖的电池,不是普通电池,而是当时还比较少见、比较翘的镍镉充电电池。因为老李是工程师,懂电池,再加上他卖的这些二手电池的使用效果都还不错,所以摊摊前总聚满了回头买主。

他是有正当工作的,到城隍庙只是补贴家用,业余的。但就是这样的小打小闹,收入还是可观,每一次赶场,他都可以收入上百元,居然比他上班的工资高出了好多倍,他说他是他们那栋家属楼里第一个安装私人电话的。

还有个长期卖家,比老李年轻许多,大家喊他小周,是个上海人。不晓得他是主动离职,还是被动下岗,反正他没有其他出路,只好背水一战。

不晓得小周从哪里搞来了许多当时的新鲜玩意儿,很能吸引眼球。他卖的有带自动开关的收音机,手掌大小的微型电视机,带记账、有会计功能的计算器,还有各种各样的游戏机等等。那个时候成都还很少见到这些东西,他的摊摊前总有很多喜欢新玩意儿的人,所以他的生意比老李还要好!

后来,小周在城隍庙电子市场租了铺面,当了老板,再后来,又向电脑发展,转战到了磨子桥科技一条街。

再后来,城隍庙电子市场走上正轨后,这个自由市场被叫停了。

(徐海涛)

新闻推荐

我与人民南路的不解之缘

成都的所有街道中,人民南路的历史最厚重、内涵最丰富。如果要我选一条代表成都的街巷,唯有人民南路最有资格。旧时人民南路...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