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飘零的晚秋 小心疾病悄悄抬头
□成都国医堂副主任医师、非遗传承人 杨 刚
本期
推介
今日进入霜降节气。霜降作为秋、冬之间的过渡,这个时节的养生需要“瞻前顾后”一些:既要提防“多事之秋”的疾病高发,又要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铺垫”。这段时间,随着气温的下降,长辈们关于及时增添衣物的嘱托也更常见,这些嘱托有的让人感觉温馨,而有的则让人无奈,比如大家常常吐槽的“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尤其是对待小孩子穿衣的问题上,家里长辈的意见更是很难一致。对于这个问题,本期《盖碗茶》或许能给你一些参考。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由秋入冬的过渡节气。霜降之后,天气将进一步转凉,昼夜温差持续加大,气候干燥,中医称此时为“晚秋”。干燥相关的症状、呼吸系统疾病、腰腿痛、心脑血管意外发作几率较高,被称为“多事之秋”也不为过。这段时期,饮食上可适当的调补,为迎接寒冬做准备。起居上,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凡防病、饮食、起居等都应该顺应“秋收”的养生原则。
防病 “多事之秋”谨防老寒腿
霜降节气的天气特点造成这段时间有几种疾病高发。首先,霜降节气,秋冬交替,气候干燥。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其性喜润而恶燥;“燥”为秋天主气,燥胜则干,最易伤肺。故这段时间常出现口唇干裂、鼻干咽燥、皮肤干燥、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等“秋燥”症状。此时要注意润肺、养阴、防燥。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凉燥”感冒,从而出现发热、头痛、无汗、鼻干、咽燥、咳嗽、痰少等“燥邪”与“寒邪”合而为患的症状。
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交错频繁,气温变化大,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易发或加重,应重视预防。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由于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更易发病,应在气温突降的早晨稍晚些出门。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应该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空气寒冷、过敏物质等对呼吸道的刺激,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霜降节气后,天气渐凉,秋雨渐多,此时还要格外重视腰、腿部位的保暖。中医认为“寒性收引”,霜降时气温下降明显,寒冷、潮湿等因素作用于机体,侵袭腰府导致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腿部的膝关节也是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之一,民间常说的“老寒腿”就与感受风寒之邪密切相关。因此,霜降后人们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服,尤其应注意腰、腿部的保暖。
随着天气转冷,血管也“热胀冷缩”,特别是温度突然变冷或温差过大时,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如果疏忽防范,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而祸及生命。中老年人特别注意要把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防止并发症。
饮食 远离火锅为上策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霜降应进行适当的调补,为迎接寒冬做准备,正如俗话所说“补冬不如补霜降”。此时的进补应以“平补”为原则,选择具有滋阴润燥、益气固表作用的食材。一方面,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对抗寒冷气候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顺应秋季补肺的时令要求,缓解由于肺燥引发的各种疾病。符合平补原则的食材很多,如枸杞子、大枣、豆浆、花生、芝麻等。
霜降时节,由于受到寒冷的刺激,胃肠蠕动减弱,加之进食增加,胃肠负担加重,容易损伤脾胃,诱发胃肠疾病的发生。此时,饮食应注意有所节制,做到饮食平衡,并可适当进食理气、健脾的食材,如莲子、薏米、陈皮、春砂仁等。同时,应少吃辛辣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特别是麻辣火锅、烧烤要少吃,以防“上火”,伤及阴津。可适当多吃秋季盛产的梨、柿子、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水果以润燥生津。
新闻推荐
早报讯(记者王亚楠)10月22日,天府早报记者从成都市交委获悉,成都一出租车司机曹某一月内两次绕道被成都市交通运输行政执...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